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9-01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统计局

全市邮政、移动、电信、网通、联通等邮电通讯公司全年业务收入实现5787.74万元。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9180户,其中:住宅1538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1.34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3614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款规模放大。据金融部门资料显示: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3092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9%;其中:企业存款11126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4.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8677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4.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8425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9.7%,其中:短期贷款7937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2.5%;中长期贷款487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0%。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85110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1%;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90389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6%;现金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5279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5.6%。

保险事业稳步推进。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344.5万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107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5.0%;人寿险业务收入4270.7万元,比上年下降6.4%。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195.6万元,同比下降19.2%,其中:财险赔付支出717.2万元,同比增长40.0%;人寿险赔付支出478.4万元,同比下降50.5%。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全面整合了教育资源,教育基础不断夯实,完成了校舍安居工程。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校10所,其中:初级中学7所,高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所。全年普通中学毕业生2272人,比上年下降7.6%;招生数1669人,比上年下降6.4%;在校生5571人,比上年下降10.9%,拥有教职工数1145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人。年末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毕业生26人,招生11人,在校生53人,拥有教职工数57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全市拥有小学校9所,小学毕业生1067人,比上年下降11.7%;小学招生572人,比上年下降0.3%;小学在校生4540人,比上年下降11.8%,拥有教职工数1296人,其中:专职教师1025人。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数1603人,比上年增长13.4%,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拥有教职工数260人,其中:专任教师141人。全市共拥有教职工2758人,其中:专任教师1991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贯彻“科技兴市”方针,切实发挥科技引导作用,科技特派员及科技示范基地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推广应用科技项目自治区级3项,争取项目资金61万元;天然针叶林下地摆黑木耳栽培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被纳入呼伦贝尔市2010年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金5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5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41场。年末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电影放映累计510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1.3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5.81%;广播人口覆盖率90.28%。努力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在阿龙山发现的古老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彩绘岩画成为根河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大发现。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敖鲁古雅鄂温克萨满舞”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敖鲁古雅》舞台剧在自治区“草原文化节”及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获得成功。

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市医院、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卫生资源得到整合,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79个(含个体诊所),其中:综合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6个,门诊部7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站)5个,采供血机构1个,个体诊所49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22张,人员数15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53人。

体育竞技再创佳绩。年内全市在各类体育比赛中多次荣获佳绩。在呼伦贝尔市第二届“广电杯”职工乒乓球比赛中分别荣获女子团体、女子单打冠军;在呼伦贝尔市“地税杯”老年人乒乓球比赛中分别荣获女团、女单冠军及男单季军好成绩;获“阳光草原杯”呼伦贝尔市首届乒乓球协会联赛男团冠军、女团第四名好成绩。

十、人口

人口呈下降态势。据公安部门资料显示,年末全市总人口159711人,比上年减少1198人,下降0.7%;出生人口616人,比上年减少34人,人口出生率下降为3.84‰;死亡人口1270人,比上年增加280人,人口死亡率提高为7.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

年末全市总户数56782户,比上年增加705户,其中,市区户数22619户,比上年增加561户。

在总人口中,男性81603人,女性78108人,男女性别比为104.5:100.0;市区人口63692人,比上年减少386人;少数民族人口19120人,比上年减少150人,其中,蒙古族9889人,比上年减少23人;回族3171人,比上年减少56人;满族3801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达斡尔族945人,比上年增加30人;朝鲜族509人,比上年减少20人;鄂温克族468人,比上年增加32人。

从年龄结构看:18岁以下人口为27567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3%;18—35岁人口为43514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7.2%;35—60岁人口为66791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1.8%;60岁以上人口为21839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3.7%,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趋势明显。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又上新台阶。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43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33.99元,比上年增长13.3%;城镇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总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全口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817.8元,比上年增长12.6%;地方口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157元,比上年增长5.6%。

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加强。截止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153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20393人,离退休人员6760人),比上年增长4.8%;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金10779万元;全年共为6760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含遗属289人)发放养老金,发放金额9062万元,发放率达100%。

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50703人,全年收缴医疗保险费7282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收入4163万元,个人账户收入3119万元;年末工伤保险参保缴费人数19178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94万元;年末生育保险参保缴费人数20073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3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