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款规模增大。据金融部门资料显示: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6850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7%;其中:企业存款8289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5122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5628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1.4%,其中:短期贷款5204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9.6%;中长期贷款4240万元,比上年末下降7.0%。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72679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2.0%;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76882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0.5%;现金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42033万元,比上年末下降8.8%。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419.9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8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寿险业务收入4561.1万元,比上年增长0.9%。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479.3万元,同比下降50.1%,其中:财险赔付支出512.4万元,同比下降65.1%;人寿险赔付支出966.9万元,同比下降35.5%。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了学校的整合和教育资源的优化。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校14所,其中:初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中学4所。全年普通中学毕业生2458人,比上年下降9.4%;招生数1784人,比上年下降12.8%;在校生6254人,比上年下降10.0%,拥有教职工数2021人,其中:专职教师843人。年末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毕业生11人,招生63人,在校生90人,拥有教职工数52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全市拥有小学校13所,小学毕业生1209人,比上年下降14.4%;小学招生574人,比上年下降19.7%;小学在校生5147人,比上年下降13.7%,拥有教职工数1293人,其中:专职教师1028人。年末全市有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数1413人,比上年下降16.9%,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拥有教职工数283人,其中:专职教师160人。全市共拥有教职工3649人,其中:专任教师2061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技工作取得进步,科技特派员、科技下乡等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共推广应用科技项目自治区级1项,本市级3项,共拨款27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6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03场。年末电影放映单位1个,全年电影放映累计400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1.1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85.81%;广播人口覆盖率90.28%。广电系统完成整合,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全面竣工,根河新闻实现市区和各乡镇同步播出,广播节目实现现场直播。编排的大型歌舞剧《敖鲁古雅风情》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活动中荣获赛事最高奖,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萨满舞等5项物质文化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件桦树皮艺术品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 卫生事业稳步加强。卫生资源完成整合,医疗环境得到改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69个(含个体诊所),其中:综合医院6个,中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乡镇卫生院5个,疾病防治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库1个,结核防治院1,个体诊所49个。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92张,人员数14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29人。 体育竞技再创佳绩。全市拥有体育场馆3个。年内全市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0次,多次荣获佳绩。在内蒙古自治区速滑比赛中获团体和四个单项冠军;在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女子4*100米接力赛第三名,在呼伦贝尔市“根河旅游杯”青少年速滑比赛中获团体冠军。 社会体育蓬勃发展。参加呼伦贝尔市首届老年老年乒乓球赛,我市取得女团冠军,女单获第一、二、四名;在呼伦贝尔市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太极拳(剑)项目的比赛中,我市获得太极拳团体第五、太极剑团体第七名。 十、人口 全市人口逐渐减少。据公安部门资料显示,年末全市总人口160909人,比上年减少2221人,下降1.4%;出生人口650人,比上年增加140人,人口出生率为4.01‰;死亡人口990人,比上年减少46人,人口死亡率为6.11‰;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10‰。 年末全市总户数56077户,比上年增加96户,其中,市区户数22058户,比上年增加61户。 在总人口中,男性81743人,女性79166人,男女性别比为103.2:100.0;市区人口64078人,比上年减少525人;少数民族人口19270人,比上年增加11人,其中,蒙古族9912人,比上年增加39人;回族3227人,比上年减少28人;满族3913人,比上年减少29人;达斡尔族915人,比上年增加7人;朝鲜族529人,比上年增加8人;鄂温克族436人,比上年增加15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首次突破万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7元,比上年增长9.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81.39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总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情况(见附表2)。 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901人(其中:在职参保人数19904人,离退休人员5997人),比上年增长35.6%,其中:个体私营参保人数9930人,比上年增长9.5%;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金9527万元;全年共为6320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含遗属323人)发放养老金,发放金额6962万元,发放率达100%。 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465个;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总数达48638人,其中:在岗职工30847人,离退休人员17791人;全年收缴医疗保险费5680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收入3295万元,个人账户收入2385万元;大病基金收入621万元。年末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9070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31万元;年末生育保险参保职工19569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29万元。 年末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0039户(其中:林业3418户,地方6621户),总人数23568人(林业9415人,地方14153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5181.2万元,比上年增长35.75%。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个,床位69个,年末在院人数43人。 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3015万元,比上年下降21.3%;全年向个人支付和偿还职工住房公积金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向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93户,发放贷款金额650.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