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嵊泗县统计局 (2011年2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成果验收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克难求进,全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和谐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测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0%(市统计口径,不包括LNG工业增加值,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8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5%。剔除洋山港投资和LNG工业增加值,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亿,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3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倍;第三产业增加值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4:43.7:38.9调整为16.8:46.9:36.3。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698元,比上年增长25.2%,折合12789美元。 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1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0%;海洋经济增加值56.17亿元,增长22.3%,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3.4%。(剔除LNG工业,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146.0亿元,比上年下降1.4%;海洋经济增加值47.62亿元,增长3.7%,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9%。)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8.4%。主要税种营业税2.16亿元,增长5.0%;增值税0.12亿元,下降1.1%;企业所得税0.33亿元,增长69.8%;城镇土地使用税0.23亿元,增长4.1倍。全年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9.99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3.8%、11.8%、56.0%、38.4%和6.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1.6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4.9%。食品类价格上涨7.3%,其中鲜菜类价格上涨14.7%,水产品类价格上涨11.3%,肉禽及制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低,比上年上涨1.4%。 二、农林牧渔业 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渔业总产值19.48亿元,增长21.4%;种植业总产值1144万元,增长22.6%;林业总产值53万元,下降70.6%;牧业总产值1092万元,下降6.5%。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3公顷,增长2.1%。粮食播种面积54公顷,粮食产量239吨;蔬菜播种面积180公顷,蔬菜产量2753吨;水果及果用瓜产量350吨,比上年下降4.9%。全年生猪出栏7475头,减少11.7%。家禽出栏1.54万只,减少23.8%。全年肉类产量571吨,减少10.6%,其中猪肉产量523吨,减少10.6%;禽肉产量30吨,减少25.0%;禽蛋产量34吨,减少17.1%。 捕捞生产形势良好。水产品总产量30.10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22.1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捕捞产值17.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分品种看,鱼类、虾类、头足类产量比上年增长,全年鱼类产量18.44万吨、虾类产量2.13万吨、头足类产量0.75万吨,分别增长3.3%、26.5%和8.2%;而蟹类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蟹类产量0.68万吨,下降8.3%。远洋渔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年末共有远洋渔船4艘,全年远洋渔业产量1119吨,比上年增长47.2%;实现远洋渔业产值1384万元,比上年增长88.3%。 海水养殖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养殖专业合作社12家,逐步走上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道路。年末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68万亩,海水养殖产量7.96万吨,比上年增长6.8%;海水养殖产值1.49亿元,增长12.9%。贻贝养殖有序发展,年末贻贝养殖面积达到2.47万亩,贻贝养殖产量7.88万吨,增长6.6%;贻贝养殖产值1.26亿元,增长8.6%,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贻贝之乡”称号。全年共有深水网箱养殖企业四家,放养鱼苗36.93万尾,较去年增加五成,其中大黄鱼苗34.13万尾,黄姑鱼1.5万尾,真鲷0.3万尾,黑鲷0.4万尾,包公鱼0.6万尾。海参养殖北方大规格苗种5万头,厚壳贻贝育苗8.5亿粒,海蛰8000万头,黄螺育苗4000万粒,近江牡蛎5000万粒。积极尝试小刀蛏育苗攻关,初见成效。 年末全县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572艘,其中捕捞渔船1937艘,养殖渔船385艘。渔船总吨位13.22万吨,总功率23.82万千瓦,分别比上年下降1.6%和1.6%。各类钢质渔船1263艘,下降1.9%。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763艘,比上年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剔除LNG工业产值,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8.24亿元,比上年下降1.3%。),分行业看,水产品加工业、电力供应业产值均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年分别实现产值9.9亿元和2.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7%和30.9%。石材开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船舶工业产值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全年实现产值2.45亿元、0.17亿元、0.09亿元,分别下降45.2%、66.7%和12.3%。个私工业实现总产值13.33亿元,下降6.9%。全县工业销售产值62.01亿元,增长2.6倍,产销率98.4%。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5亿元(不包括LNG工业效益),比上年增长3.4%;利税总额0.50亿元,增长40.6%;利润总额0.19亿元,增长112.7%。列入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考评得分为181.03分,低于全市139.77分。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家,从业人员2437人。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3956万元,上交税金866万元。建筑施工房屋面积21.2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94万平方米,竣工产值742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0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0.24亿元,比上年下降22.3%。其中,中央项目投资额49.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地方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30.84亿元,比上年下降33.5%。全部限额以上单位投资79.46亿元,下降22.4%;民间投资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以交通、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43亿元,比上年减少25.4%。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额67.84亿元,比上年减少30.6%,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