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麻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五城同建”,开拓进取,取得了工业提质增效、园区加速扩张、旅游提升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干部精神提振的新成绩,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一、综合 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6.67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全省增速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6.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4.19亿元,增长5%,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4.84亿元,增长24.4%,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64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4.9:32.7:32.4调整为28.2:41.4:30.4,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业增长19.2%,金融保险业增长1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3.8%,房地产业增长14.7%,其他服务业增长23.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7,高于同期水平3.3个百分点,价格水平上涨7%。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2.3%,衣着类价格上涨5.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居住类价格上涨9.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月度同比为104.8,低于同期2.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农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略有增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6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7230公顷,减少77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5130公顷,增加1270公顷。粮食总产量536600吨,增加34995吨,增长6.9%,其中夏粮产量53182吨,下降3.2%,秋粮产量483418吨,增长8.2%;油料总产量98089吨,净增4951吨,增长5.3%,其中花生产量46900吨,增长21.92%,油菜籽产量49096吨,下降4.3%;棉花产量12748吨,净增2835吨,增长28.6%。 当年造林面积2.6万亩,新增和改造油茶基地面积4万亩,新增和改造板栗基地面积3.8万亩,实现油茶籽产量6655吨,板栗产量26875吨,比去年增加3180吨;全市新增和改造桑茶药基地面积2.5万亩,新增和改造菊花基地1.6万亩,实现蚕茧产量2003吨,茶叶产量1701吨,增长0.2%,药材产量3207吨,增长46%,菊花产量2773.1吨,增长16.7%;蔬菜总产量达到646898吨,同比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达到88.15万头,同比增长6%,牛、羊出栏分别为16.33万头和16.81万只,分别增长28.8%和15.2%;全年生猪存栏达到94.81万头,牛、羊存栏分别为25.22万头和18.11万只;当年渔业放养面积9523公顷,同比减少475公顷,水产品产量23028吨,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3%,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当年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新增成长规模工业企业32家,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125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8.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5%,同比提升8.65个百分点。 工业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仍占明显优势,达88.1%;民营经济占比达到96.8%,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汽配、冶金机械、花岗石材、农产品加工、能源电力(及延伸产业)五大产业集群企业分别达到24、10、37、24、3家,实现产值20.48、39.7、20.8、18.9、29.1亿元,分别增长51.18%、16.04%、72.01%、63.14%、39.52%,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15%、29%、15%、14%、21%;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完成工业产值44.2亿元,比去年增长17.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1.7%。工业企业效益继续向好,全年实现主营收入126.1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利润30944万元,比上年增长39.22%;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71%。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0.5%。资质以内建筑企业10家,完成总产值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8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0.1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28.06亿元,增长30.2%,房地产开发投资8.8亿元,增长34.5%。全社会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35.12亿元,占26.5%,集体经济投资10.52亿元,占7.9%,私营投资86.85亿元,占65.6%。开发区当年施工项目14个,完成投资额42.37亿元。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达174个,协议总投资105.86亿元,到位资金42.21亿元;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招商项目50个,协议资金47.97亿元,固定资产到位资金21.8亿元。 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商品房销售额5.39亿元,同比增长71.1%。商品房空置面积0.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82%。 五、城市建设 当年城建维护资金达到6263万元,比上年净增105万元,增长1.7%;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4.52平方公里,同比净增0.26平方公里;全年城市道路面积达到481.66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2.86万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当年完成投资7535万元。 城市供水总量达到2718.66万立方米,供气总量351.54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达到293.52公里,新增4.19公里;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07辆,拥有出租汽车396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653万人次。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984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13%;园林绿地面积新增17公顷,达到860公顷;城市污水处理130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61.71%;生活垃圾清运量9.64万吨,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01%。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零售业55.89亿元,增长23.5%;住宿和餐饮业5.66亿元,增长8.6%。年末个体工商户26771户,当年新发展3142户,新增民营企业495家,达到1814家。 全市外贸出口企业6家,外贸出口总额20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755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4579万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24.2公里,同比新增312.5公里,其中,火车通车总里程169.4公里;麻城站年发送旅客112.6万人次,年发送货物50.44万吨;年末运营车辆数1372辆,净增65辆;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4亿元,比上年增长7.7%;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8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994户,达到386983户;互联网用户达到33678户,新增2412户;全年订销报纸份数679万份,订销杂志份数25.46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