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0-06 武汉市黄陂区统计局

黄陂区统计局

2010年3月5日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应对危机取得成效,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合

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8.84亿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增加值85.0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19.3:41.2:39.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5.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5%,涨幅与上年相比下降了6.4个百分点。八大类中,六涨两跌,上涨的是食品(上涨0.7%)、烟酒及用品(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2%)、居住(上涨0.8%),下降的是衣着、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了2.6和0.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460个,完成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5人,社会保险扩面人数808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农产品产量:粮食产量41.84万吨,比上年增长0.1%;棉花产量3649吨,比上年下降3.3%;油料产量6.63万吨,比上年增长2.3%。

生态林建设稳步推进。全年造林面积2000公顷,比上年增加934公顷,增长87.6%;当年育苗面积886公顷,比上年下降8.3%;四旁植树260万株,与上年基本持平;退耕还林267公顷,封山育林2万亩。

生猪出栏82.35万头,比上年增长0.4%;家禽出笼1399.44万只,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79216吨,比上年增长5.5%。

农村用电量58085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5%;化肥使用量5.05万吨,比上年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企业数量增加较快,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家,比上年净增32家,全区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208.0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4.48亿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83.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6.0%、26.3%和25.6%。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13.87亿元,产销率为91.5%,产销衔接较好。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加6.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1%,增幅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8.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8.05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完成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75.28亿元,增长35.7%;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16.39亿元,增长123.0%;农村私人建房5.84亿元,增长10.1%。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带动下,全区零售额开始逐月稳步提升,由1季度的19.1%提升至22.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7.13亿元,增长2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7亿元,增长14.4%。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商品总值42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外商直接投资4630万美元,增长22.2%。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区公路里程3947.1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936.74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3275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9%;客运周转量89550万公里,增长1.4%。

邮电通讯业务稳步扩大。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市话局用交换机容量22.96万门,比上年增长9.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03万户,比上年增长3.6%,每百人拥有电话13.31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19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9.40部。

旅游业快速发展。木兰云雾山一期工程、湖北古民居博物馆分别于4月、10月顺利开园;大余湾、锦里河湾等和茶乡古镇等景区相继动工兴建,计划2010年全部建成开园;成功举办了武汉首届杜鹃节暨第十届木兰旅游文化节、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闭幕式暨首届中国武汉木兰山登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2009年全区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5.85亿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5.5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3亿元,增长39.4%。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快。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66亿元,比年初增加32.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84.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6%。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57.92亿元,比年初增加17.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0%。

八、城乡建设和环保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5.8%,“一桥三路”(双凤大桥、新十公路、黄武公路、锦里沟旅游公路)深入推进,295、298两条城市公交线路相继开通,420公里通湾水泥路提前完成。关注百姓民生,进一步优化公路客运网络,先后优化14条区内公交线路和8条二级客运班线,投入中级以上客运车辆3辆,更新车辆51台,新开辟2条北部旅游客运班线,城乡交通一体化实现新的突破。

加强环境监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污水处理量315.2万吨,污水处理量占排放量的82%,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2009年,在全区开展了“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长江环保行动”等多次专项行动,加强对南部地区建设项目环境清查,清查企业86家,处罚了15家环境违法单位。监督惠尔康扬子江乳业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新建了废水处理设施,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9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小学131所,普通中学43所,职业高中2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0.4万人,比上年减少6.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8%,初中毕业升学率91.2%,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区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6227人,比上年减少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