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上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0-05 阜阳市颍上县统计局

颍上县统计局

2012年3月21日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总体经济平稳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1.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3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5.6∶52.8∶21.6调整为25.0∶54.2∶20.8,一产、三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上升。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79元,比上年增加1095元,同比增长14.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上年高2.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4%,比上年高2.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0%,其中轻工业产品上涨10.8%,重工业产品上涨6.6%;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8.9%。

年末单位从业人员44458人,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626人,第二产业20025人,第三产业23807人,年末在岗职工40099人,同比下降1%,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585个,同比增长9.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年末乡村从业人员为821592人,较上年增加22273人,其中从事农业的人员为368753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总量不大,非煤工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不优,重大工业项目缺乏;二是发展空间依然受机制不活、人才缺乏、资源紧张、用地有限、环境欠优等要素制约;三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尽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地方可用财力有限。

二、农业

2011年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5.1%,其中种植业总产值为33.6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总产值为3.8亿元,同比增长18.7%,牧业总产值为26.6亿元,同比增长4.4%,渔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0.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为2.1亿元,同比增长15.6%。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0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小麦产量54.68万吨,稻谷产量31.35万吨,玉米产量13.1万吨,豆类产量4.81万吨,薯类产量3.32万吨。棉花总产量4084吨,同比增长28.7%,油料产量7467吨,同比下降24%。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年牧业总产值为26.6亿元,同比增长4.4%。肉类总产量为93063吨,同比增长1%。肉猪出栏849788头,增长0.8%;牛出栏68325头,增长3.2%;羊出栏292586只,增长2.5%;家禽出栏516.45万只,增长0.9%。禽蛋产量27682吨,增长4.4%。年末牛存栏68062头,与上年持平,生猪存栏384611头,同比下降5.8%,羊存栏161623只,同比增长2.1%。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18.7%。全年造林面积515公顷,零星植树325万株,育苗面积200公顷,木材采伐6.9万立方米。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0.5%。全年水产品产量43863吨,同比增长15.3%。养殖面积10963公顷,同比增长3.1%。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55210吨,比上年增长4.4%。农村用电量1439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1%。

三、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62.6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增加值84.8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生产特点:一是煤炭工业平稳增长。煤炭工业全年完成产值112.3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增加值74.1亿元,同比增长14%。二是非煤工业快速增长。非煤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61.9%,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高于全部工业14.2个百分点。从行业上看:食品制造业增长207%、纺织服装业增长119%、木材加工业增长171%、家具制造业增长139%、金属制品业增长106%。三是工业园区生产稳定增长。工业园区完成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96.7%,呈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从销售情况看,全县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62.3亿元,同比增长47%,产销率为99.8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全县50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73亿元,同比增长39.5%;实现利税总额44.32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35.5%,综合效益指数为558.0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生产原煤1847.3万吨,同比增长10%,大米52.8万吨,同比增长33.3%,小麦粉9.9万吨,同比增长112.9%,饮料酒5186千升,增长28.4%,农用化学肥料16413吨,下降4.2%。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1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3.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80.8%。从行业上看,一产投资1070万元,二产投资36.45亿元,三产投资22.5亿元。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39亿元,同比增长3.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家,从业人员2034人,实现总产值24432万元,增长9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8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7亿元,同比增长5.9%。房地产开发购置土地面积25.55万平方米,商品房施工总面积78.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5.45万平方米。

四、商贸、餐饮、外经、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城镇实现27.3亿元,增长18.2%,乡村实现15.1亿元,增长16.1%。分行业看,批发业为2.9亿元,同比增长15%,零售业为30.5亿元,同比增长15%,住宿业为0.24亿元,同比增长31.4%,餐饮业为8.76亿元,同比增长27.5%。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6个,完成招商引资额53.2亿元,同比增长33.2%。实际利用外资608万美元,同比增长35.1%。

全年进出口总额31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进口总额254万美元,下降42.7%,出口总额2929万美元,同比增长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