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猇亭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0-06 宜昌市猇亭区统计局

2011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千亿园区和建成宜昌重要经济增长极”的目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效益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劲态势,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0.32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7.87亿元,增长13.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4.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

二、财政收入

2011年,全区区域财政总收入完成82363万元,比上年增长35.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53万元,增长115.33%。分税种看,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5.09%、71.23%、202.41%、103.8%。地方财政支出31556万元,增长14.86%。

三、农业

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2011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13122亩,比上年下降995亩,总产量6209吨,下降2.17%;油料种植面积6995亩,比上年减少1239亩,总产量1017吨,下降14.18%;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增加;水果种植面积26921亩,比上年增加1655亩,总产量32530吨,下降6.97%;肉类总产量增长25.35%,禽蛋总产量下降19.35%。

全区有效灌溉农田面积7277亩,下降5.28%;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826.65千瓦,增长2.54%。全年农村用电量2260万千瓦时,增长112.61%。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上下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工业经济在逆势中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运行质效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3.86亿元、增加值169.82亿元,分别增长71.06%和35.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6.51亿元,增长89.61%;利税30.2亿元,增长70.97%;利润17.18亿元,增长21.76%。全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其中过10亿的6家,过百亿的2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家。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及电子产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化工行业占全区工业比重由去年底61.7%下降到48.2%,装备制造业由去年的34.96%上升到49.16%。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实现利润463.8万元,下降47.1%;上缴税金365.7万元,增长313.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2011年,猇亭区项目建设速度加快,项目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增长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发展态势。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33亿元,增长32.9%;市县属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9.46%,比重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5.94万元,同比增长29.37%。分产业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4.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5.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5.18亿元。

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57%;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112131平方米,同比增长989.8%;商品房销售额47070万元,同比增长1764.8%。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6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增长18.8%。到2011年底,限上企业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达到86.6%,居全市第二。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7132万美元,增长40.6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495辆,比上年末增长25.63%。全年完成邮电业务营业收入292.6万元,比上年增长42.25%。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8670户,年末移动电话达到64828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6586人次,增长64.76%,国内旅游收入765万元,增长12.5%。

八、金融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429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72770万元,增长24.3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27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5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8所,小学6所,普通中学3所。在园幼儿1196人,增长6.03%;小学在校学生2169人,下降1.45%;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12人,下降2.4%。专任教师393人,下降4.15%,其中小学151人、普通中学24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6.38%。

全区共登记各类科技成果2项,获奖3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区专利申请量为13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到35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5%;专利授权量为3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7.9千册。

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52个,其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32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4人,注册护师和护士12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00张。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例;报告传染病发病1人,无死亡病例发生。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为5.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42人,出生率为9.63‰;死亡人口215人,死亡率为3.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4‰。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21元,比上年增长15.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79元,比上年增长16.24%。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为33830人、33830人和33830人,分别增长145.27%、186.16%、206.9%。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0521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4528人。

十二、资源和安全生产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82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截至年底,全区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个数3个。

初步测算,全年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223.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33%。原煤消费量2448298吨,增长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