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崇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能源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1414万吨,客运量1100万人次;货物周转量64563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5133万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327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到100%。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县邮电通信业务总量达到16282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52万元,通信业务总量14630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6.4万部,其中农村用户4.98万部,同比分别减少5016部和2189部;移动电话21.89万部,同比增加2.4万部;网络用户2.63万户,比上年增加600户。 电力消耗需求不断增加。全社会用电总量3736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加4434万千瓦小时,增长13.5%。其中工业用电17956万千瓦小时,同比增加2524万千瓦小时,增长1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351万千瓦小时,同比增加1804万千瓦小时,增长13.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政总收入33335万元,比上年增加6629万元,增长24.8%。一般预算收入24605万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5268万元,同比增长43.5%。基金收入73847万元,同比增长102.7%,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58162万元,同比增长134.6%,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685万元,同比增长34.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55422万元,同比增长23.5%。 金融存贷健康发展。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4.55亿元,比年初增长21.5%,其中个人储蓄存款46.84亿元,比年初增长19.4%;单位存款13.44亿元,比年初增长42.5%。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6.75亿元,比年初增长16%,其中短期贷款7.6亿元,下降5.6%;中长期贷款8.49亿元,增长40.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突破发展。全县各类学校220所(含幼儿园),其中普通高中3所,普通中学12所,普通小学122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7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95824人,其中普通高中7480人,普通中学16385人,普通小学44400人,中等专业学校3592人,职业高中2330人,幼儿园21589人,特殊教育学校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4%。全县高中毕业生(含复读生)3421人,高考本科以上录取人数1814人,其中文科412人,理科1402人。 科技活动成效显着。全县各类科研机构2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500人,全年应用技术成果65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2项。全年先后开展了短、平、快项目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适用技术培训,共培训10万人次。深入186个行政村进行科普咨询、科普培训、科普讲座、科普服务,咨询人数5万余人,现场培训3万余人,发放资料4万余份,数以万计的农民掌握了1-2项种养技术。积极开展“百家企业振兴服务行动”,重点跟踪服务10家工业企业,组织3家企业参与省科协“百家企业振兴服务行动”。完成新型农民培训计划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800余人。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比科学、比创新”竞赛,参与学生达2.1万人。重点申报了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项目2个,已立项1个,即“崇阳县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先后与15所大专院校、20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技术开发60余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878.5万元,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县电影放映单位13个,放映电影2232场,观众45万人次。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9个,演出场次3080场,观众达51.8万人次。2011年《隽水天城》戏完成了100场演出任务,为推介崇阳民俗文化,延续《隽水天城》影响力,请国家一级作曲家王原平老师作曲,4名国家一级专家作词,投入60万元创作了10首反映崇阳民俗文化精品歌曲。多次举办元宵晚会、主题晚会等文艺演出28场次,参加演出人员达1000人次以上,同时组织举办灯谜晚会、送文化下乡、春联下乡等活动,成功举办了三年一届的提琴戏剧节,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新建标准农家书屋25家、社区图书室7家,共配送标准书柜266个,电视机、影碟机等50台套,配送图书3.8万余册。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13处,其中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有白霓镇金城山庙一座古董和米应生墓。在全省地方戏曲调演比赛中,我县参赛的剧目《双合莲》选段获一等奖。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年来实现彩票销售额215万元,其中电脑票186万元,即开票29万元,可实现体彩公益金10.5万元。组织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运动会、象棋邀请赛、老年乒乓球赛、电力系统职工篮球赛等。按照全民健身活动要求,分类登记、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名。全县26个村级篮球场硬化及设备配置工作已全部到位。已注册湖北省十四运会跆拳道4人、乒乓球运动员8人,教练员3人。在隽水河以北地区建设100公里健身步道,2011年完成30公里建设任务,该步道是全国第四条、华中第一条健身步道。 旅游开发卓有成效。全县拥有国家AAA级景区1个,星级旅游饭店3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旅行社6家,年旅游接待量达到6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4450万元。引进了湖北崇阳正基文化建设有限公司在崇阳建设五星级园林酒店及文化商业影视商业街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成功举办首届崇阳水果采摘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销售水果2.2万吨,旅游总收入300余万元。该活动被《湖北日报》《中国旅游报》《长江日报》《楚天金报》、湖北电视台、咸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在《中国旅游报》发专版宣传。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卫生机构数256个,卫生技术人员194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150张,全年诊疗人次数达到113.3万人次。全县共计36.93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占全县总人口的77.4%。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90%;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分别达到100%、92%、97.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4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8.1%。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建卫生室63个,改建卫生室45个,达标村卫生室有108个,占行政村卫生室的60%。总投资2.31亿元的卫生城建设即将完工,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开设病床600张,每年可满足35万人次门诊病人,2.6万人次住院病人就医需求。 新闻宣传不断创新。一是着力提高宣传成效,给力崇阳跨越发展。2011年,崇阳电视台编播新闻360组,2160条;播发《今日崇阳》专栏节目50期;拍摄专题片23部;录播文艺活动26场。《崇阳周刊》出刊48期,发稿2000多条,100多万字。崇阳网上载新闻5000多条,其中图片新闻1000多幅,视频新闻1000多条。二是开展对外宣传,影响有力。崇阳电视台共在上级广播电视台用稿684条。其中,中央电视台31条,省电视台134条。特别是在今年抗击6.10特大洪灾对外报道中,摄制的《209个学生一个都不少》的新闻在央视播出后,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三是着力舆情监测,促进社会和谐。今年共监测发现涉及崇阳的重要网络舆情信息45件,崇阳网新建乡镇和部门网15个,乡镇和部门网达到3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