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崇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1-26 咸宁市崇阳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困难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顺势而为,深入推进“一府一城”战略,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县实现生产总值达67.44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22.06亿元,同比增长12.6%。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21.3%。按初步统计的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12元(现价),比上年增加3028元,增长21.5%。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23.7:37.4:38.9调整为26.6:32.7:40.7,第一产业比例上升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8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5.4%,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5%,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1.8%,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规模工业总量偏小,商贸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利用外资出现空白,城市整体功能有待加强。

二、农业

2011年,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9.9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农业产值15.26亿元,同比增长20.4%;林业产值2.33亿元,同比增长49.4%;牧业产值9.92亿元,同比增长30.4%;渔业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7.3%;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26亿元,同比增长8.3%。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63万亩,扩大3%,总产量19.01万吨,增长3.8%;油料播种面积12.76万亩,扩大5.5%,总产量9038吨,增长38.6%;蔬菜瓜类播种面积16.92万亩,缩小4.9%,总产量21.24万吨,下降8.2%。年末园林水果面积12.06万亩,同比扩大0.52万亩,扩大4.5%;水果产量12408吨,同比增加1463吨,增长13.4%。(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年末有林地面积204.18万亩,当年植树造林6.42万亩,木材采伐量10.04万立方米,竹材采伐量332.47万根,其中楠竹270.17万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83%。

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年末牛存栏3.01万头,同比增加0.01万头,增长0.7%;全年肥猪出栏40.07万头,同比增加2.79万头,增长7.5%;年末生猪存栏43.16万头,同比增加0.41万头,增长1%,其中年末母猪存栏3.41万头,同比增加0.43万头,增长14.4%;山羊饲养量6.91万只,同比增加9177只,增长15.4%;家禽出笼925.88万只,同比增加19.67万只,增长2.2%;禽蛋产量4114吨,同比减少128吨,下降3%;肉类总产量4.98万吨,同比增加1764吨,增长4%。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7.26万亩,比上年扩大0.1%;水产品产量达到10106吨,比上年增长1%。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自来水受益村92个,普及率达到49.5%,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24.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农村沼气建池成功率100%,全县沼气建设基本实现了清洁化、高效化和无害化。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56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9.67万亩,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1.95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初工业发展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发展进程。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3.5%(可比价)。

主要指标全面攀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各项指标与同期相比增速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4887万元,同比增长41.4%;工业增加值129400万元,同比增长1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2934.6万元,同比增长48.5%;实现税金总额10448.2万元,同比增长26.8%;实现利润总额11118.7万元,同比增长80.5%;全县工业用电量达到19568.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3.82%,比同期提22.3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46%,比同期提高1.0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89.93%,比同期减少50.6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2%,比同期提高3.6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01次,比同期加快0.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比同期提高0.4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0411.6元/人,比同期人均增加29287.3元;产品销售率92.4%,比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

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全县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总产值3.96亿元,同比增长3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2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含房地产)完成53.1亿元,同比增长32.1%。在总计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26.2%;农村投资完成15.63亿元,同比增长52.1%。全年施工项目259个,同比增加61个,增长30.8%。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175个,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84个,分别增加42个和19个。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4.7%。房屋施工面积5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1%,其中新开工面积24.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房屋竣工面积3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8%。

招商引资有所回落。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49个,同比下降53.8%,合同引进资金4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到位资金29.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

五、国内和对外贸易

消费市场不断繁荣。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4亿元,同比增长17.5%。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6.68亿元,同比增长1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24.5%。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57亿元,同比增长2.7%;零售业完成24.11亿元,同比增长17%;住宿业完成4467.7万元,同比增长28.5%;餐饮业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29.8%。

对外贸易出现萎缩。全县完成外贸出口2802万美元,同比下降5.5%。实际利用外资没有实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