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咸安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1-26 咸宁市咸安区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09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570.45万人,增长25.3%;完成货运量276.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65097.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完成货物周转量226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95万吨公里。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36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2030公里。

邮政电信全年完成业务总量7367万元,全区报纸发行量576.96万份,杂志发行10.42万份;全区市内电话户数51990户,增长17.4%;农村电话户数16131户,下降21.5%;移动电话户数289704户,增长7.8%;多媒体户数43356户,增长20.6%。

六、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物价

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完善商业物流网点规划,抓好商贸开发,努力促进城乡商贸物流业繁荣发展。顺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改造提升市场、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服务外包、城市楼宇等现代服务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档次和集聚化水平。全面落实各项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充分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超对接”,健全农村消费市场网络。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162.9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44460.8万元,增长20.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4702.1万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业141155.3万元,增长24.8%;零售业373129.8万元,增长18.6%;住宿业5029.4万元,增长5.3%;餐饮业49848.4万元,增长22.4%。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86333.3万元,增长27.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9%,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物价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7%,上升5.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升11.9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指数上升6.7个百分点;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烟酒、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分别上升4.1、3.3、3.0、2.8、1.2、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5.9%,上升5.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8.3%,上升18.3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额5595.7万美元,比上年的4496.4万美元增加1099.3万美元,增长24.4%;实际利用外资809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强财源建设,扶持纳税骨干企业发展,加快引进税源型项目、总部经济项目,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政银企联动合作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各类投融资平台建设,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3103万元,同比增收14911万元,增长30.9%。其中国税部门完成18977万元,增长23.5%;地税部门完成33014万元,增长43.1%;财政部门完成11112万元,增长13.8%。国地两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2.4%,比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309万元,同比增收10804万元,增长30.4%,其中税收收入34006万元,增长36.0%,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3.4%,比去年同期上升3.0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61919万元,同比增支31263万元,增长23.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278万元,增长28.7%。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67362万元,增长12.7%。社保基金支出19869万元,增长25.9%。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010111万元,比年初增加441670万元,增长28.2%。其中个人存款余额986661万元,比年初增加172344万元,增长21.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24638万元,比年初增加315789万元,增长28.5%。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民参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财险公司保费收入1899万元,比上年增长23.8%;赔款支出1067万元,比上年增长4.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有力推进。充分发挥科技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着力加强“两大体系”和“六大工程”建设,营造科技发展环境,加快技术开发与创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服务民生,推进产学研合作。全年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区内6家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年完成专利申报182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48件,外观设计104件。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28个,获得立项8个。申报国家和省科协项目各1个。科学推广普及工作有声有色。组织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10项。加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建设。3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定为第二批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和农特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专项,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科技下乡、科技服务活动,今年启动了楠竹、獭兔加工、果酒果醋3个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做大做强咸安的农业特色产业。每个专项达到了“五个一”,选定了一个牵头企业、建立一支开发团队、形成一个产业链、开发一批新产品、产生一批新成果。

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区学前教育学生达19795人;小学在校学生422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在校学生22428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高中在校学生9450人,高考上本科人数1851人,上线率为57.84%,比上年上升7.4个百分点。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广大文化工作者不断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精品文化战略,社会文化精彩纷呈。新建农家书屋39个,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服务点69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在村级全覆盖。全年完成公益性演出100场,观众16.8万人次,签订了三年公益性文体服务合同。开展非公益性演出12场,实现演出市场收入2.4万元。图书馆接待读者14.93万人次。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1.5万人次。完成了咸安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编制大纲报告书。完成6处文物点申报第六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画《烟雨桂乡》获中国国家书画院、中国书画学会在上海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优秀奖;《梦回家山》获“中国书画名家名作邀请赛”优秀奖;《秋醉南鄂》《家随流水香》多幅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美术专业核心刊物《中国美术年鉴》《中国民族书画》等刊物上发表。国画《秋醉南鄂》《溪山新绿》《家随流水香》《出荷静读图》四幅作品发表在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走近艺术大家●辉煌60年60人书画名人作品》。山水画《静居山更幽》入选《盛世中国当代书画精品典藏》;人物画《大爱无疆》参展咸宁市廉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获一等奖。代表咸安区参加全市“唱响咸宁民歌赛”,表演唱节目《唱桂花》获“最佳表演奖”和“最佳作品奖”。完成《嫦娥文化之乡》的文本、申报片的制作和申报;组织书画作品100余幅参加全省少儿书画展,获金奖2名、银奖2名、铜奖2名;获市一等奖11名、二等奖18名、三等奖18名、优秀奖25名,先进个人1名,并获得省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