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恭城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1-16 桂林市恭城县统计局

恭城瑶族自治县统计局

(2003年3月9日)

2002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认真实施自治区确定的"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10.9%。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63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283元,比上年提高7.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53.6%、18.6%、27.9%调整为51.6%、19.3%和29.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002年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更新改造投资持续下降,全县经济总量尤其是第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农民增收空间仍需扩展,城乡就业压力较大,县乡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

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9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8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2万公顷,比上年调减700公顷,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6.02%,所占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13.05万吨,下降1.44%,其中谷物下降1.94%,豆类下降1.8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下降0.44%,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84%,大部分经济作物及土特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增长,优质水果、蔬菜等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全年水果总产量33.15万吨,增长10.4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9458公顷,比上年增加1007公顷,蔬菜总产量10.49万吨,比上年增长10.89%;油料作物产量15001吨,增长2.14%,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朝着结构调优、农民调富的方向迈进。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退耕还林工作得到加强,生态保护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全年造林面积2086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00公顷;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752公顷次。

牧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肉猪出栏28.77万头,比上年增长8.57%,肉类总产量24897吨,增长6.67%;禽蛋产量17.72万吨,增长6.36%。水产品产量4.99万吨,下降3.67%。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5.69%。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3亿元,增长3%;实交国家税金2820万元,增长10.1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5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14%;全年农村用电量1662.9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0.67%;农用化肥施用量(按实物量计算)5.47万吨,比上年增长4.3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3吨,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1113吨。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6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240公顷。年末拥有沼气池52591座,比上年增长18.01%,当年新建沼气池8537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总体效益进-步改善。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6.57亿元,增加值2.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和19.2%。20家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工业总产值3.22亿元,增加值1.15亿元,分别增长11.2%和23.1%。非国有工业成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增长7.2%;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增长16.1%,非国有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7.8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84%,集体企业下降31.55%,股份制企业增长83.31%。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总体效益继续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元,比上年增长7.09%;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69万元,增长9.7倍;亏损企业亏损额219万元,减亏82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672万元,增长44.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7.68%,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7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房屋施工面积44.71万平方米,增长33.49%;房屋竣工面积44.52万平方米,增长39.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继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社会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分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9243万元,增长4.99%,更新改造投资129万元,下降94.97%;其他投资20586万元,增长35.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9372万元,下降17.56%;非国有投资20586元,增长35.48%;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7.2%上升到68.7%,提升了11.5个百分点。小城镇建设投资8156万元,增长12.3%。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4982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全社会货运总量34万吨,比上午增长9.7%。全社会客运总量2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9.5%。全年新增公路里程187公里。全县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069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3143部。新增移动电话922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229户。全县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8部。年末计算机因特网用户1701户,比上年末增长198.4%。

六、国内贸易

全县各类市场购销两旺,消费市场趋向活跃,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50781万元,比上年增长8.76%。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17万元,增长15.98%,增幅比上年提升6.5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县的零售额34876万元,增长16.19%,县以下零售额27041万元,增长15.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商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317万元,增长4.41%;集体商业为3697万元,增长28.32%。以个体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7.31%,其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79.7%提高到2002年的80.6%。全县餐饮业持续增长,实现零售额9408万元,增长0.94%。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商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在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升,摩托车类、通讯类、化妆品类、娱乐用品类销售均有不同程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