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灞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灞桥东部新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起始之年,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通胀压力较大等严峻挑战,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在“十二五”起步之年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0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34676元,较上年增长18.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4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20.53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72.13亿元,增长10.5%。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01.9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2%,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21.97亿元,较上年增长6.3%,实现增加值14.41亿元,较上年增长8.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38万亩,比上年减少1.85万亩;油料播种面积4831亩;蔬菜播种面积7.04万亩,减少0.75万亩;园林水果实有面积6.93万亩,减少0.20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71万吨,较上年减少21.7%,其中,夏粮产量3.03万吨,下降22.7%,秋粮2.68吨,下降16.2%。 全区农用机械年末总动力17.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400亩,比上年下降16.4%;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3434吨,比上年下降6.8%,农药使用量38683公斤,比上年下降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6.5亿元,较上年增长34.2%,其中,轻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增长33.4%,重工业总产值238.8亿元,增长3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97.9%。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较上年净增4.01亿元。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8家,实现营业利润18086万元,增长8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实现营业利润451万元,增长11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1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4.09亿元,增长34.3%。农户投资5.1亿元,增长43.2%。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等三大开发区完成投资120亿元,对全区投资贡献率达90%以上。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非公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7.84亿元,增长56.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86亿元,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面积121万平方米,增长45.2%。 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19.76亿元,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1587套,基本建成2096套。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1%。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94亿元,增长27.7%。累计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4.21亿元,增长54.2%。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7.8%,日用品类下降0.3%,汽车类增长124.8%,石油类下降25.4%。 六、对外贸易 全区出口企业数达13家,拥有独立出口权的企业10家,完成出口额3391.45万美元。外贸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城、洪庆,十里铺、新合和浐河开发区等区域,上述区域全年出口额分别为2910.11万美元、84.71万美元、84.53万美元、79万美元和233.1万美元。 全区当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1%。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7.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7.34亿元,较上年增长10%。 全年共接待游客155.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其中农家乐接待游客75.75万人次,增长21%。接待国外游客33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357万元,增长47%,其中农家乐收入6405万元,增长38%。 八、财政 全年财政总收入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5亿元,增长31.2%,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7.4%、11.1%、138.0%和82.8%。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41亿元,比上年增长37.29%,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7.2%;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38.8%;教育支出增长3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6.2%;文化体育支出增长3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和职业高中及幼儿园212所,在校学生80830人,教职工6325人。各类民办学校(机构)12所,在校学生8783人;民办幼儿园58所,在园儿童10916人。 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项,其中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9项,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7项。全年争取国家、省、市资金265万元。全年申请专利量424件,专利授权量120件。培育市、区科技示范户20户,下派科技特派员10人。完善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155个农村科普宣传栏、155个科普活动室、4个“科普惠农”服务站,并创办了3所社区科普大学。全年举办大型科普活动2次,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科普图书、图片13万余份(册),展出展版560余块,接受科普咨询6500人次,受益群众80000余人次。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社区(村)文化室152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个,共享工程文化站基层服务点14个,农家书屋176个。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次。 全年举办各类群众体育展示表演和竞赛活动24项次,参与群众达11087人次。全年完成了4个社区健身广场的更换,完成11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器材配备。全区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16名,全民健身路径96套,晨(晚)练点50个,健身气功站点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