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乐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1-15 韶关市乐昌市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乐昌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大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总体健康”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7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增幅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比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高出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9.35亿元,增长1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2%,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7%,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21.0:36.9:42.1调整为20.8:37.9:41.3。

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1%。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税收收入2.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61亿元,增长38.7%。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1.0%、29.8%、34.2%、47.9%、12.2%和100.8%。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9.8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96个,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411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为21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比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始终控制在3.0%以内。全市举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17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079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724人次,其中培训后转移就业1050人。全市产业转移园接纳本地劳动力1154人,比上年增加288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0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农业增加值12.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林业增加值0.81亿元,增长6.4%;牧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6.4%;渔业增加值0.21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4亿元,增长6.2%。

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8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5399.3公顷,减少30.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6万公顷,增加654.7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21万吨,比上年增加0.36万吨,增长3.1%,其中稻谷9万吨,增长1.2%。生猪出栏26.14万头,比上年下降2%;生猪存栏15.83万头,增长2.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221吨,增长4.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市安排种粮、农机等补贴3105万元。新农村建设示范点47个。整治农田面积6300亩,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8万千瓦,同比增长7.8%。“扶贫双到”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全市100个贫困村中有97个村和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贫困村的97%;全市贫困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均超过所在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其中有10106户41895人达到年人均纯收入2055以上。

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市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社员9823人,辐射带动29712户农户参与种养;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53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农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3个,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1个,农业品牌建设硕果累累。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17.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9.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82亿元,增长38.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21亿元,下降33.1%;民营企业增加值5.91亿元,下降4.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09亿元,下降15.1%;重工业增加值14.54亿元,增长33.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94亿元,同比增长41.8%,实现利润总额5102万元,同比增长23.5%。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1家,比上年增加3家;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增长4.8%;实现利润总额4057万元,增长3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8.49亿元,增长39.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18亿元,下降26.6%。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6.6%;第二产业投资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投资49.44亿元,增长10.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39.14亿元,增长3.5%;民营投资15.63亿元,增长27.7%;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0.33亿元,下降86.5%。分城乡看,城镇投资55.12亿元,增长18.2%;农村投资4.48亿元,下降27.6%。

房地产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7.28万平方米,下降2.4%;商品房销售额8.08亿元,增长7.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44亿元,增长18.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3.73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8.88亿元,增长17.2%。

“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火爆。“家电下乡”政策全面落实,2011年全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964台(件),比上年增长42.8%;实现销售金额5772万元,比上年增长61.8%。全年财政兑付“家电下乡”补贴653万元,比上年增长54.4%。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总额、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7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1.3%。

至2011年底,内联到位资金21.56亿元,同比增长34.1%;全年外资到位资金202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