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2-08 东营市利津县统计局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县小学47所,在校生217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18所,在校生17715人。其中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8211人。幼儿园89所,在园幼儿7154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1916人。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县科学技术支出964万元,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56022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县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科技计划16项,市专利计划3项;鉴定科技成果10项,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9项。全县专利申请量达到149件,专利授权112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值达到48944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15%。比去年同期增加2.15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20场次,其中大型文艺活动6次。组织4次较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县电台共播出《利津新闻》节目365期,3000多篇稿件;“行风热线”播出102期。电视台共编播《利津新闻》365期、3200余条,《时代风采》、《百姓生活》、《今日新利津》、《法制凤凰城》等专题节目共94期。成功举办了山东-利津肉羊文化节。

卫生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卫生机构数14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1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家,妇幼卫生机构1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8人,其中执业医师270人,执业助理医师104人,注册护士21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780张,其中医院418张,卫生院342张,妇幼卫生机构20张。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先后举办了第五届“寿星杯”门球比赛、利津县第七届“乒协杯”乒乓球等多项比赛活动。承办了东营市第二十二届“长寿杯”老年人门球赛。组队参加了东营市第九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年重点组织实施了津苑小区、东津生态园和翠园湖等建设工程,总投资5.5亿元。新增绿化面积44.8万平方米,县城总绿地面积74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检查企业240余家/次。依法取缔、关闭东营泽森工贸有限公司、金合卫生纸厂、利津晨龙工贸有限公司等14家违法企业,行政处罚9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权”。全年共审批项目38个,拒批项目3个。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87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187吨;工业烟尘排放量212吨。

十一、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和人口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全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07元,增长16.2%。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783元,增长25.5%。其中,食品类2524元,增长11.1%;衣着类1153元,增长20.7%。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7%。全县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

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20元,增长14.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8元,增长14.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434元,增长26.7%;衣着消费支出175元,增长4.6%;居住消费支出733元,增长9.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6%。全县农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5.6平方米。

就业和再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先后组织1164名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组织8316人次外出务工培训。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0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为1.77%。年末,全县在岗职工16613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381元,增长12.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66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17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653人。认真落实低保制度,目前农村低保户共计6501户,城市低保户1037户。

人口小幅增长。2007年,全县户籍人口为296237人,增长0.6%,其中男性人口150840人,女性人口145397人。全年出生人口2289人,人口出生率7.75‰,自然增长率1.77‰,出生人口性别比112.9。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