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海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海林市统计局 2010年3月22日 2010年,全市上下积极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追赶跨越、领跑争先步伐,国民实力显着增强,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迅速,工业生产和效益提速,财政收入增幅提高,消费品市场增速明显,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4314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110万元,同比增长10.8%;第二产业增加值522432万元,同比增长31.4%;第三产业增加值304606万元,同比增长1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639元,同比增长21.2%。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1.7:45.8:32.5,调整为20.7:50.1:29.2。 物价有所上涨。2010年,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3.0%,比上年上涨3.0%。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9%,比上年上涨3.9%,其中:食品类上涨7.1%,烟酒类上涨1.2%,衣着类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类上涨0.7%,医疗保健类上涨2.9%,交通通讯工具类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类上涨4.6%,居住类上涨3.4%。 二、农业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022万元,同比增长12.74%,其中:农业总产值244062万元,同比增长24.3%;林业总产值39689万元,同比下降1.67%;畜牧业总产值36419万元,同比下降0.014%;渔业总产值3225万元,同比增长13.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27万元,同比增长4.5%。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7546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农业增加值151058万元,同比增长27.0%;林业增加值19974万元,同比下降5.5%;畜牧业增加值14519万元,同比增长7.4%;渔业增加值1583万元,同比增长20.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12万元,同比增长9.0%。 农业发展形势喜人。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24117吨,同比增长17.3%,其中:水稻总产量56300吨,同比增长16.8%;玉米总产量197571吨,同比增长20.2%。蔬菜产量1299吨,水果产量2305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5045公顷,同比增长0.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540公顷,饲料作物播种面积211公顷,其它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294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74511公顷,其中:旱田67286公顷,水田7225公顷,水浇地290公顷。 林业生产增速明显。2010年,全市造林总面积2967公顷。育苗面积47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934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933公顷。抚育采伐面积1475公顷,出材13248立方米。 畜牧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2907吨,同比增长5.0%。其中:猪肉产量7387吨,同比增长7.0%;牛肉产量3050吨,同比增长10.5%;羊肉产量551吨,同比下降3.8%。大牲畜存栏57158头,同比增长10.9%;猪存栏74635头,同比增长10.0%;羊存栏48639只,同比增长2.9%;家禽存栏6.4万只,同比下降0.3%。 渔业生产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渔业水面207960亩,其中:养殖水面7960亩,莲花湖水面200000亩。水产品总产量2510吨,其中:捕捞产量310吨,养殖产量2200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43万千瓦,全市拥有拖拉机12542台,农用排灌机械284台,大中型配套农具4370台,收获机械256台,运输机械1202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030吨,同比增长0.69%。农村用电量6732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势态良好。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已达70家,实现产值780509万元,同比增长95.17%,其中:国有企业728万元,同比增长65.61%;有限责任公司201529万元,同比增长62.72%;股份有限公司154250万元,同比增长98.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45343万元,同比增长51.55%;私营企业334798万元,同比增长123.6%。 工业效益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2527万元,同比增长71.2%。产品销售收入787211万元,同比增长97.6%。利税80245万元,同比增长97.1%。利润44824万元,同比增长97.5%。 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全市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共10家,实现产值265464万元,同比增长42.7%;竣工产值265464万元,同比增长4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3100平方米,同比增长2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8898万元,同比增长44.8%,其中:农村投资75788万元,同比增长4110.4%;房地产投资75948万元,同比下降8.09%;建设项目投资717162万元,同比增长38.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3110万元,同比增长32.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34000万元,同比增长87.2%;第二产业投资533293万元,同比增长30.7%(工业投资509727万元,同比增长26.0%);第三产业投资225817万元,同比增长29.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429305平方米,同比增长94.0%,其中:住宅面积501109平方米,同比增长24.4%。 五、贸易、旅游和招商引资 城乡市场繁荣。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361万元,同比增长19.2%,其中:批发业25082万元,同比增长11.0%;零售业192225万元,同比增长19.7%;住宿业3825万元,同比增长19.6%;餐饮业33229万元,同比增长23.1%。 对外经济活跃。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额到位资金416547万元,同比增长52.2%。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2490.9万美元,同比增长90.1%,其中:出口总额11367.65万美元,同比增长98.4%;进口总额1123.25万美元,同比增长33.4%。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209.54万人次,同比增长39.5%,旅游业收入实现371000万元,同比增长38.5%。 六、财政、税收和金融业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30977万元,同比增长31.6%。本级财政收入41720万元,同比增长32.2%。财政支出138608万元,同比增长38.1%。全额工商税收120935万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国税税收97074万元,同比增长34.4%;地税税收23861万元,同比增长45.0%。 金融业稳定发展。2010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706459万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562764万元,同比增长13.3%。各项贷款余额346555万元,同比增长52.5%。 七、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普通中学2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6所,其他部门办9所,民办1所。在普通中学中,九年制学校8所。职业高中3所,分别是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成人卫生中专。全市小学61所,比上年减少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54所,其他部门办7所。小学教学点16个。朝鲜族中学1所,朝鲜族小学3所。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8559人,比上年增加90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0413人,比去年减少1071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496人,比上年增加655人;小学在校生17741人,比上年减少68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