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年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8%,流通费用率5.38%,比去年降低1.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555万元,比去年增加5089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整体实现扭亏增盈。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38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出口总额增长幅度较大,全年出口额15634万美元,增长26.4%;进口总额8224万美元,下降27.3%。 全年合同外资金额482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6万美元,增长2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高。全市共有民用汽车72946辆,各类载货车28460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5%。旅客周转量26亿人公里,增长7.9%。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3亿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6.55万门,增长11.8%;固定电话用户75.21万户,增长11.6%;移动通信期末用户35.09万户,增长87.8%。电话普及率为14.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3部/百人;互联网络注册用户10.44万户。 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旅游设施共接待游客221.11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4468人次,比上年增长10%;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5%,旅游外汇收入700.78万美元,增长11%;旅游商品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27.7%。 八、金融、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1.9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8.9亿元,下降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8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256.3亿元,增长3.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0.2亿元,增长6.7%;中长期贷款余额24.7亿元,下降7.7%。贷款结构继续改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75.8亿元。 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全年保费收入94937.18万元,比上年增长7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437万元,增长14.2%;人寿险保费收入80500.18万元,增长98%。全年赔付额10265.48万元,增长14.1%,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401万元,人寿险赔付金额2864.48万元。全年人寿险满期返还与给付额4108.7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招生5871人,增加704人;在校学生15636人,增加3702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所,招生9307人,在校学生18015人。全市有普通高中40所,共招生23991人,在校学生57332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9所,在校学生21404人,毕业生人数6945人;有普通初中369所,共招生11万人,在校学生33.6万人。全市有小学2270所,在校学生53.7万人,毕业生人数1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学员47.5万人次。 科技事业稳定发展。2002年末,全市拥有技术贸易机构72个,从事科技贸易人员4476人。全年科技三项费支出416万元,其中省拨款83万元。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1项。申报科技成果55件,被授予专利权167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74项,合同金额4.83亿元。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4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5.26万户。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省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员获得全省冠军62个。全民健身运动取得好成绩,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75.74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108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1个。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全年共有环境污染限期治理施工项目36个,竣工30个,总投资1.2亿元。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巩固了创建成果,全市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62%。全市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 十二、人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2年全市出生人口6.03万人,出生率11.5‰;死亡人口2.96万人,死亡率5.65‰;全年净增人口3.07万人,自然增长率5.85‰。年末全市总人口525万人。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62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实际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1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1%。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98.1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463.85万平方米。但一些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35.66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101人;31.39万名职工和9.25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9.98万名职工和6.21万名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195.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7.3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54张,收养75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0处。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15万元;接受社会捐赠9.5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