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诸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诸暨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诸暨调查队 2012年,全市上下紧扣“发展、稳定、管理”三大核心任务,坚持聚焦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强化融合联动,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向上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据上级统计部门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453.0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310.96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5.9:57.3:36.9调整为5.8:55.9:38.3。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75569元,增长9.9%,按2012年平均汇率1:6.3125折算,为11971美元。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2.60亿元,增长15.7%。其中,上划中央四税39.98亿元,增长1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62亿元,增长15.0%。财政支出突出民生,全年执行公共财政预算内支出55.69亿元,增长12.7%,其中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农林水务和交通运输五项支出合计30.38亿元,增长49.9%,占总支出的55.3%,比重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上涨4.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价格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7%。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9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1%。共有97家次企业赴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高校和人才市场,共引进人才7923名(其中博士15名,硕士21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69名)。共接收应届毕业生档案5740份,其中博士生1份,硕士生124份、本科生2476份、大专生2182份、中专生957份。就业5291人,就业率达96.8%。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87亿元,增长7.3%。其中农业总产值39.18亿元,增长7.9%;林业9.20亿元,增长9.2%;牧业14.84亿元,增长3.9%;渔业7.24亿元,增长8.9%;农林牧渔服务业0.42亿元,增长6.6%。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4.25万亩,增长1.0%。其中春粮面积9.21万亩,夏粮面积11.95万亩,秋粮面积63.86万亩。粮食总产量38.48万吨,增长1.4%。夏粮总产量达5.19万吨,增长12.6%。据抽样调查显示,单季晚稻亩产达到566公斤/亩,增长0.4%。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全市共完成基地造林面积10552亩,其中香榧6511亩,竹子3445亩,药材446亩,珍贵树种造林150亩。此外,全市新增平原绿化面积8590亩,通道绿化2002亩,新建毛竹笋竹两用林基地5650亩,完成竹林道79.2公里。年末生猪存栏31.59万头,增长4.2%;全年出栏53.42万头,增长5.9%。家禽存栏418.44万羽,增长2.0%;出栏785.46万羽,增长1.6%。全年肉类总产量5.18万吨,增长1.2%;禽蛋产量2.03万吨,增长0.8%;水产品产量1.56万吨,增长7.5%;淡水珍珠产量400吨,与上年持平。 产业经营势头良好。2012年,全市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2家,总数达337家,实现销售额124.75亿元,创利润10.42亿元,比上年增10.7%和10.3%。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96.63万人次,营业收入1.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16.2%。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今年全市共创建50个市级新村、9个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2个市级样板村;累计创建市级新村327个,67个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14个市级样板村。已在330个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累计建成污水处理池39400多座,受益农户91900多户。以香榧森林公园和东白湖为核心的两个美丽乡村景观区,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要求,已立项53个标段全部完成建设。 水利建设进展明显。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7100万元。投资15924万元完成348座病险屋顶山塘整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5721万元;第一期堤防工程已完成投资54995万元;电排站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980万元。全市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3600亩,农田渠道改造195公里,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7座,整治万方以上病险屋顶山塘118座,农村河道综合整治36.3公里,创建清水工程示范乡镇5个(赵家镇、陈宅镇、马剑镇、同山镇、安华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求进。2012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922.89亿元,增长8.8%。其中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03.02亿元,增长11.0%,销售产值1860.64亿元,增长11.2%,产销率97.77%,产销衔接顺畅。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实现产值739.41亿元,增长2.3%;重工业实现产值1163.61亿元,增长17.4%。 工业效益稳定向好。2012年,全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77.97亿元,增长10.6%;利税总额155.87亿元,增长1.8%;利润总额119.01亿元,增长1.9%。绍兴市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得分为332.42分,高于绍兴全市平均水平31.8分,在绍兴各县市区中位列第二。 主导行业支撑显着。袜业、珍珠业、铜加工及新兴材料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及环保新能源业等是全市“6+2”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工业六大主导行业,六大主导行业合计实现产值1569.93亿元,增长11.4%,占全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的82.5%,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全市191家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被认定为新兴产业企业,合计实现产值518.49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全市20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2%。 企业队伍日益壮大。年末全市新增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87家,总数达844家。其中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7家,总数达317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及以上企业28家,海亮集团、盾安集团、大东南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大关。258家市级工业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22.75亿元,增长14.4%;利润总额99.02亿元,增长5.0%。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全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122.2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低于工业总产值增速16.8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064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2%。全社会用电量68.99亿千瓦时,下降0.1%。其中工业用电量56.47亿千瓦时,下降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