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启动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推广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01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5家,村卫生室1686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72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643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12944人,注册护士10875人。年末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5人,其中医生2.19人。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1.6/10万。全市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64%。,其中婴儿死亡率3.85%。。全年有6.79万人参加无偿献血。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01%,卫生户厕普及率91.98%。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市首届体育大会。全市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各项赛事取得了较好成绩,共夺得国际比赛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15枚,全国比赛金牌46枚、银牌53枚、铜牌64枚,省级比赛金牌92枚、银牌84枚、铜牌104枚。全市共有体育社团185个。 十一、能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6%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分别比上年下降2.5%、2.5%、2.5%和3.0%以上。全市地表水满足水域功能达标率为63.6%,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1.39。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6.4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有35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7.5%。 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966起,死亡589人,受伤3483人,直接经济损失4232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1%、6.7%、4.0%和8.5%。 十二、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平稳增长。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0.9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03.26万人,女性人口287.69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5.4∶100。全年共出生7.53万人,死亡3.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79%。,死亡率为6.15%。。户籍总人口中市区人口156.90万人。据201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00.5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9%。。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73万人,全年帮助2.44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市拥有职业介绍机构181个,全年介绍就业成功人数6.52万人。全年创业培训32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4%。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97万人、107.09万人、208.59万人、66.70万人和82.2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8.87万人、14.49万人、11.38万人、9.24万人和7.39万人。“五大保险”全年收缴各类基金78.09亿元,支出51.10亿元。年末全市有212.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34.93万人。有30.5万被征地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比上年增加2.9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42.83万人,参合率99.0%,人均筹资水平403元。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4874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15519万元。提高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为305元和191元。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9.04%,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率达到100%。老年福利事业得到重视和加强,全面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40个,床位32909张,年末在院老人17656人。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79元,比上年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67元,比上年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为2.3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6%。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44.2平方米和57.4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家用汽车、空调、家用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见表二)。 表二:2012年末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 单位 城镇居民 比上年增长% 农村居民 比上年增长% 洗衣机 台 102 2.0 78 6.4 电冰箱 台 108 持平 97 1.9 空调器 台 204 8.5 90 9.4 摩托车 辆 28 -9.7 25 持平 家用汽车 辆 41 10.8 18 22.6 彩色电视机 台 207 -0.5 171 2.0 固定电话 部 79 -4.8 70 0.9 移动电话 部 240 6.7 225 3.8 家用电脑 台 116 7.4 57 12.1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