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2-25 上海市松江区统计局

上海市松江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松江调查队

(2013年2月8日)

2012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挑战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压力,全区人民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要求,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全区经济保持低位平稳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综合

全区经济低位平稳运行。全年实现松江区生产总值886.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5%(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0.72亿元,下降1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7.42亿元,增长3.9%。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0.9:61:38.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创历年新高。

财税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7.6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26亿元,增长2.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实现增值税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49.4%;营业税22.34亿元,下降10.2%;个人所得税3.98亿元,下降15.1%;内资企业所得税9.02亿元,增长11.8%;外资企业所得税6.67亿元,下降3.3%;契税收入7.26亿元,下降32.4%。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7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税收0.27亿元,比上年下降8.2%;第二产业实现税收154.14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实现税收116.64亿元,下降5.9%。分行业看,实现工业税收1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实现房地产业税收51.53亿元,下降19%;实现批发和零售业税收37.75亿元,增长3.1%;实现建筑业税收12.58亿元,增长19.9%。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02亿元,比上年下降11%;教育支出24.68亿元,增长35.2%;医疗卫生8.94亿元,增长12.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47亿元,增长3.8%;住房保障支出2.11亿元,下降26.2%。

各领域改革稳妥推进。率先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市率先完成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除医院外的区级预算单位全部上线运行;全面完成街镇财政资金信息化管理,强化街镇预算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预算公开,10个部门的202家预算单位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推动部分街镇开展社员身份界定、资产清理评估等基础性工作,组建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联合社。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五大结构呈“四增一减”格局,其中,种植业产值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畜牧业产值4.36亿元,增长17.4%;林业产值3.02亿元,增长2.3%;农业服务业产值1.05亿元,增长2.1%;渔业产值1.04亿元,下降6.2%。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1)。

粮食生产形势继续向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21.99万亩,比上年增长3.5%;粮食产量达11.28万吨,增长1.8%。秋粮平均单产达572公斤/亩,比上年增长0.4%,连续七年实现增长。

家庭农场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家庭农场发展至1206户,经营面积13.66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形势低迷。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及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7.31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7.2%,所占比重比上年减少4.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60.92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58.2亿元,下降12.6%。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97.6%,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扎实迈进。尽管工业产值出现下降,但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能级有所提升。从五大主导产业看:全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1.78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其中,电子信息业实现产值1796.61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2.7%下降到47.8%,表明全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依赖有所减小;精细化工实现产值158.58亿元,比上年下降1.5%,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8%提高到4.2%;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37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见图2)。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实现工业总产值630.83亿元,比上年下降11.2%,占全区产值的比重为16.8%。(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年实现工业利润125.44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7.39亿元,下降19.5%。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448.92亿元,比上年下降13.8%。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1家,其中亏损企业363家,比上年增加81家;亏损面27.5%,比上年扩大6.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共发生亏损额25.71亿元,比上年增长67.3%。

建筑业出现平稳回落。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3.41亿元,比上年下降5.9%。年末共有建筑业三级资质以上企业129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2.84亿元,比上年下降10.1%。按资质等级分,一级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二级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66.7亿元,下降11.7%;三级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产值32.57亿元,下降8%。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88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1%;房屋竣工面积335.46万平方米,下降37.8%。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7.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四、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1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32.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5.4%。全年实现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12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见图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商品类别分:吃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34.85亿元,增长9.9%;穿的商品实现零售额30.86亿元,增长10.6%;用的商品实现零售额178.38亿元,增长14.3%;烧的商品实现零售额39.43亿元,增长11.4%。按经济类型分:全年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4.57亿元,增长9.3%;集体经济10.73亿元,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