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伊宁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2-21 伊犁州伊宁市统计局

2012年,伊宁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务实创新,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强力推进全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稳定、和谐的美丽伊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33.5亿元,较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35.75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91.46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30.8%、68.6%;拉动GDP总量分别增长0.1个百分点、4.0个百分点、9.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0:27.8:67.2”变化为2012年的“4.7:26.8:68.5”。其中: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型发展态势。按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6593元(折合4231美元),较上年增长8.6%。

2012年,伊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3.7,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3,下降0.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5,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村经济活力增强。2012年全市实现地方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12612万元,增长1.85%。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27亿元,增长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157元,增加1220元。

全市以城郊型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特色作物种植规模。种植业产值67651万元,与上年持平。从主要农产品产量看,瓜果类、甜菜产量分别增长19.5%、和32.9%。各乡镇(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林果园艺等,种植业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市拥有大棚面积21945亩。

全市林业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840亩,下降70.6%。其中经济林2233亩,下降88.2%;用材林863亩,增长2.8倍。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87%,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为100%。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8.95%。

全市牲畜年末存栏总头数23.11万头,增长2.1%,牲畜繁殖成活率98.3%,牲畜出栏率106.18%,提高8.1个百分点。全市畜牧业产值39567万元,增长7.3%。

水产养殖业有所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2900吨,下降10.2%。渔业产值1769万元,较上年下降10.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63万千瓦,增长8.2%。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36台,增长12.5%;小型拖拉机1203台,增长0.6%。

据测算,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157元,增加1220元,增长13.7%,其中一产、二产和三产的收入分别为3957元、1352元和4848元,由于全市设施农业温室收入及劳务输出收入的增加,来自第一、第三产业的收入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增加312元、867元。农村劳动力输出总人数5.92万人次,实现转移收入3.1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市实现地方工业总产值63.55亿元,增长11.98%。其中乡级乡以上工业总产值55.82亿元,增长12.92%。轻工业产值23.73亿元,增长10.34%,重工业产值32.09亿元,增长14.91%;合作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8.67亿元,增长21.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1%。

从地方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8.72%,较上年下降18.9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5.66%,资本保值增值率128.33%,资产负债率62.37%,成本费用利润率5.57%,工业产销率97.28%;除资产负债率外,其他经济效益指数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下降。从规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产值看,食品制造业增长8.8%;医药制造业增长34.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增长9.5%,酒、饮料和精致茶制造业增长12.4%。

全市地方实现工业增加值19.18亿元,较上年增长10.5%。合作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96亿元,增长20.6%。

全市辖区预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18%。全市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利润为622万元,下降3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12年全市辖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607572万元,增长39.86%。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600023万元,增长40.05%。在地方投资中,城镇项目投资1015595万元,增长35.69%。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09574万元,增长69.08%;工业投资完成668558万元,增长43.5%。其中电力、燃气水供应业投资410332万元,增长40.57%;制造业投资254348万元,增长32.62%。房地产投资502155万元,增长46.5%,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1.4%。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406.6万平米,增长23.7%,其中住宅280.8万平米,与去年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82.4万平米,下降34.0%,其中住宅76.0万平米,下降35.5%。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规划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城市建管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富有成效。投入3600万元编制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及46个专项规划,投入5400万元的城乡规划馆主体完工,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组团开发建设扎实推进。“一带、三心、六片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实施了93个城市类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亿元,接近“十一五”期间投入总和。推行了以绿地增多、道路通达、城市变靓、群众满意度提高为主要目标的“10+3”建管模式,投入10.2亿元建设道路147公里、道路罩面和硬化人行道30万平方米,提高了道路通畅能力。完成32栋楼体亮化和104栋楼体立面改造。铺设天然气管网57公里,新增天然气入户3.2万户。投入5581万元完善环卫设施。设置42公里隔离栏,新增公交站台68个,新增200辆出租车、45辆公交车。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和污染治理力度,拆除1448户违建、临建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2.1亿元开建第三污水处理厂,拆除20台小锅炉,完成11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关闭12家污染环境企业。完成城区绿化1700亩(含新改建6个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原来的9平方米增加到9.41平方米。启动防护林绿色长廊建设和城市水洗回复工作,实施了皮里青河、吉尔格朗河两侧3122亩生态防护林、2万亩北山坡生态公园建设和花果山绿化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全疆绿色生态示范城市进程。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增势强劲。消费受收入水平提高,家电下乡、鼓励汽车消费、结构性减税等扩大消费政策的实施,伊宁市居民消费明显加快,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全年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4652万元,增长18.8%。其中地方消费品零售额512532万元,增长18.9%。在地方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城市零售额491015万元,增长19.1%;农村零售额21517万元,增长14.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447771万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4761万元,增长14.5%。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803551万元,增长23.3%,其中批发额424336万元,占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