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塔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污染,全年围栏禁牧草场20万亩,森林覆盖率24.3%,提高5.6个百分点,环保工作扎实推进,有效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42亿立方米,年总降水为254.1毫米,偏少12.6%。城市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98.4%,城市饮用水水质良好,达到地下水饮用和灌溉水质标准,水质保持稳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昼间53.5)分贝,(夜间41.2)分贝,昼间下降0.3分贝,夜间持平,道路交通噪声值(昼间63.7)分贝,(夜间50.8)分贝,昼间上升2.8分贝,夜间下降0.4分贝,人居环境趋好。 安全生产状况趋稳趋好,“平安塔城”建设扎实推进。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人数5人,其中:建筑事故1起,与去年持平,道路交通事故5起下降84.4%。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08人,比2011年降低20%。 社会事业发展 科技、人才事业 坚持“人才兴市”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2012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册人数2699人,增长6%,高级职称328人,提高4.1%,中级职称1160人,下降3.1%。 2012年全市加大创新型人才、紧缺性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形成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全年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228人,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近10262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65人,专业技术人才2881人,高技能人才322人,农村实用人才4776人,社会工作人才304人,党政人才1714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 文化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年末拥有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2012年全年累计组织举办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80余场(次)。第三届塔城蔬菜旅游文化节各类演出15个,演职人员377人,观众达5万余人。 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拥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1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万户。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2%,电视人口覆盖率90.5%。 教育事业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发展与改革加快,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市投入教育资金23833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7.3%。拥有大专院校1所,在册学生2504人;党校2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册学生2932人;普通中学5所,在校学生8328人,同比下降4.9%;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01人,同比增长55.4%;拥有完全小学22所,在校生10087人,同比下降1.4%;教学点3所,在校学生27人,同比下降1.6%;市级幼儿园12所(含乡镇幼儿园),在园幼儿360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89%,提高2个百分点。教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2012年,全市在职大学教师56人,同比下降5.1%;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402人;中学教师930人,增长1%;在任小学教职工1070人,幼儿园教职工163人。 卫生事业 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7个(含地区),其中: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院9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195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38人,增加49人,其中:执业医师344人,执业助理医师76人,注册护士394人,病床位749个。其中:塔城市所属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195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42人,增加45人,其中:执业医师163人,执业助理医师48人,注册护士168人,病床位390个。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7.2万人,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8.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万人,参保率达到95%; 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2012年末全市总户数5.1万户,总人口15.3万人,其中:城市总户数3万户,总人口8.7万人(含二工镇),城镇化率达到56.9%;农村总户数2.1万户,农业人口达6.6万人。主要民族构成,汉族人口9.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59.4%,哈萨克族人口2.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7.4%。 全市人口出生率14.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7‰,户籍人口出生男女婴儿性别比为102∶100。(以上数据不含兵团) 全面推进城乡就业统筹,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公共就业服务不断优化,就业总体形势保持平稳,实现就业再就业41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开发公益性岗位483个。全年免费培训城乡劳动力6638人,其中农村劳动力5978人,城镇失业人员350人,其它培训310人,培训合格率达90%以上。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末从业人员24983人,增长3.5%,其中:国有单位19988人,增长2.7%;城镇集体单位365人,下降1.4%;其他经济类型单位4630人,增长7.6%。年未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3888元,增长16.7%。 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0元,增长1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552元,增长14.8%;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821元,增长12%;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全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179元,增长3.5%;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3048元,增长12.7%。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10850元,增长12.7%。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636.29元,增长23%。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3.9台,冰箱107.7台,洗衣机90.4台,照相机28.9架,摩托车13.5辆,固定电话71.2部,移动电话201.9部,家用电脑53.9台,家用汽车11.5辆。 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分类型看:食品类价格上涨6.5%;居住类价格上涨3.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2.1%;家庭设备与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9%;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衣着类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4.5%。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和城镇居民及新型农村各类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各险种参保人数达10.11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91万人(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2.0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0.18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66万人)。医疗保险3.14万人(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7万人)。失业保险人数0.59万人,增长2.6%,工伤保险人数0.68万人,增长4.9%,生育保险人数0.79万人,增长4.5%;全年保费收入14599万元(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654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9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99万元)。医疗保险3499万元(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319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09万元)。失业保险417万元,增长18.1%,工伤保险166万元,增长38.3%,生育保险95万元(不包括地直单位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