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慈溪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2-16 宁波市慈溪市统计局

2012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这一奋斗目标,扎实开展“投资提升年”、“作风建设提升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三大活动,克难奋进,逆势有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和谐共进的良好格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4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增速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54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3.34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10.36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8.41亿元,同比增长12.0%。三次产业之比由2011年的5.0:60.0:35.0优化为4.9:58.4:36.7。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1和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为4.3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9103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421美元)。

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0%,全年物价涨幅总体呈现逐月回落态势,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八大类价格同比呈现“五涨三跌”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仍然较高,上涨7.7%,居住类上涨4.7%,两者合计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35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4%和1.6%。

全年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5748个,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4886个。5855名2012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37%和2.26%。全年新增创业实体11759家,带动就业59971人,我市被评为省创业先进城市。

二、农业、气象

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种植业产值42.92亿元,下降2.6%;林业产值0.50亿元,增长14.4%;畜牧业产值9.59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13.31亿元,增长1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8亿元,增长3.0%。肉类产量3.55万吨,增长13.7%,鸡鸭鹅蛋产量0.99万吨,下降2.1%;生猪年末存栏数22.48万头,增长14.5%。农作物播种面积8.04万公顷,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万公顷,增长0.1%,粮食作物产量12.19万吨,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2.75万公顷,下降1.4%,蔬菜产量80.36万吨,下降1.5%;油菜籽播种面积0.51万公顷,下降2.7%,产量1.21万吨,减少4.2%。

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050亩横河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8500亩宁波市级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8万亩,新浦、长河、观海卫等3个镇被评为宁波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标准化乡镇。现代农业园区体系建设规模初显,全市已拥有省级园区9个,宁波市级园区16个,慈溪市级园区10个。全年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宁波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慈溪杨梅”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年新增无公害农(水)产品产地28家、面积1.6万亩,无公害农(水)产品33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1个。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全年新对接基地面积达1万亩,建成主导产业农批对接示范区10个。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市。

2012年全市气象主要数据如下:全年总日照时长为1753.3小时,总降水量为2069.9毫米,全年平均气温17.2℃;全年降水天数为188天,最长降水天数为11天(2月28日-3月9日);最长连续降水量为129.5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115.7毫米(6月1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8.5℃(7月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4.9℃(1月26日)。无霜期总天数:235天;终霜日期:12月31日;初霜日期:11月12日。

三、工业、建筑业

2012年全市11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565.06亿元,同比增长1.9%。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747.65亿元,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817.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0.4%。规模以上工业各行业中,产值列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为436.02亿元、143.46亿元和124.99亿元;产值同比增长速度列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3.8%、40.8%和24.1%。

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非国有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6.4%,其中私营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产值1483.64亿元,增长1.1%,产销率为94.8%,其中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1056.05亿元,增长1.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2.7个百分点。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91.01亿元,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56.67亿元,同比增长2.7%;应付职工薪酬总额104.91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35家,亏损面12.0%;亏损额6.22亿元,同比增长75.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得分为219.77分,比上年下降5.12分。

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394.83亿元,增长11.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25.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全市全年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2.1亿元,增长6.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9.86亿元,同比增长3.1%。淘汰提升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快速推进。全年新批“零土地”技改项目279个,占新批技改项目总数的93.0%,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加快培育,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增至3000万元,实施41只新兴产业专项计划和59家新兴产业企业分级培育工程,慈星股份获宁波产业链龙头企业称号。

2012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98亿元,增长20.3%,增速高于上年6.8个百分点。全年122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31.76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利润总额3.80亿元,同比增长39.5%;税金总额4.83亿元,同比增长1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2012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28亿元,同比增长49.5%,总量和增速均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分地域看,市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77亿元,同比增长39.8%,杭州湾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51亿元,同比增长6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3亿元,增长136.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8.64亿元,增长34.2%,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176.51亿元,增长3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3.61亿元,增长61.7%。2012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8.53亿元,增长86.4%,增速高于上年7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7.42亿元,增长65.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3.3万平方米,增长32.6%,商品房销售金额为80.26亿元,增长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