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统计,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3.8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3万人,出生率12.0‰;死亡率7.1‰;自然增长率4.9‰。城镇化水平为5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235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892元,同比增长10.9%。在城镇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薪收入为15430元,增长11.1%;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596元,下降6.1%;人均财产性收入为914元,下降1.2%;人均转移性收入为5154元,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93元,同比增长1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6502元,同比增长12.4%。在农村居民当年的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750元,增长16.7%;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为5565元,增长11.8%;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03元,增长2.8%;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75元,增长13.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1.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5%,控制在3.8%的预期目标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参保登记115.08万人,平均参保率90.91%;10个县(市、区)均已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登记参保3.65万人。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1234户20127人和农村低保对象34868户73068人,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5999万元和农村低保金10903.1万元。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1572.17万元,投入178.06万元资助32164人参加居民医保,实施医疗救助24182人次836.23万元;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1849.84万元,投入380.77万元资助77428人参加新农合,实施医疗救助34621人次1317.74万元。新建松溪县社会福利中心、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1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2所农村敬老院。全年共开工保障性住房建设9600套,已有8500套基本建成,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十二、安全生产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市全年道路交通、火灾、工矿商贸、渔业船舶、农业机械五类事故死亡194人,同比下降6.73%,占省政府下达年度控制指标203人的95.57%;五类较大事故5起,占年度控制指标6起的83.33%,均有效控制在责任目标内。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死亡153人,同比下降12.57%,比年度控制目标低7.3个百分点;火灾事故死亡2人,同比持平,比年度控制目标低33.3个百分点;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31人,同比上升3.33%,超过年度控制目标6.9个百分点;农业机械事故死亡5人,比年度控制目标低16.7个百分点;渔业船舶、水上交通、民航等行业领域保持安全无事故。 十三、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主要水系水质功能达标率和Ⅰ类-Ⅲ类水质比例均为99.4%。其中,闽江南平段97.2%,建溪100%,富屯溪100%。我市闽江送往宁德市黄田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南平中心城市及各县(市、区)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武夷山市、光泽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其它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南平市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100%。 全市列入减排计划132个项目,完成122个,占92.4%。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水泥、造纸、印染、小火电等6家企业已基本完成。全市共有1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的11座;武夷山第二污水厂正在调试,度假区管网正在建设。全市共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35846个,其中绿色标志34421个,黄色标志1425个,占机动车(汽车)保有量的30.6%。 全市共安排22个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项目投资3.71亿元。其中21个项目全部完成,完成投资4.39亿元,占当年投资额的118.3%。 全市15个乡镇和7个村通过省环保厅审核推荐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30个乡镇和113个村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命名,643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邵武市、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荣获省级生态县。南平市及四个县级市(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建瓯市)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已启动,创模规划编制基本完成。2010-2012年我市共实施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总资金3.12亿元,涉及10个县(市、区),40个乡镇(街道),257个村,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客、货运周转量不含民航部门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