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82554万美元,增长3.7%。其中,进口额54829万美元,下降6.5%;出口额27725万美元,增长32.0%。 全年出口焦炭1万吨,下降90.1%,出口金额440万美元,下降91.1%;出口钢材1万吨,下降14%,出口金额1112万美元,下降17.1%,出口机电产品14543万美元,增长41%;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58万美元,下降58.7%。 全年进口铁矿砂419万吨,增长15%,进口金额47720万美元,下降9.7%;进口机电产品2823万美元,增长69.2%。 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3611万美元,增长50.7%。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178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2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9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33.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5%,其中私人汽车28.7万辆,增长11.9%。本年新注册汽车5.5万辆,增长6.6%。年末轿车保有量18.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2.5%,其中私人轿车17.0万辆,增长24.7%。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2亿元,增长1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增长12.3%;电信业务总量30.8亿元,增长18.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62.7万部,减少3.8万部,下降5.7%;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5.2万户,年末达到363.9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3.5部/百人。全市宽带接入用户53.1万户,增长22.1%。 全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4.5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1739.8万人次,分别增长21.2%和27.4%;旅游外汇收入31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57.98亿元,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分别增长22.7%、31.8%和31.6%。 九、金融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56.9亿元,比年初增加197.9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各项贷款余额749.57亿元,比年初增加90.99亿元,增长13.8%。 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418.39亿元,比年初增加42.54亿元,增长11.3%;人民币存款余额639.01亿元,比年初增加75.95亿元,增长13.5%。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家。全市辖区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403.6亿元,增长29.0%。年末投资者资金账户累计开户数9.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1%。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35.8亿元,增长3.0%。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8亿元,下降0.2%;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3亿元;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0.59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0.9亿元,增长11.6%。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9.5亿元,增长5.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高等院校达到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8%。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1.2%。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改造面积15.63万平方米,改造项目学校197所,总投入资金4916万元。 全年全市受理专利申请830件,比上年增长30.7%。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69件,比上年增长31.2%。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培育认定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民营科技企业12家。全市已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19家,市级研发中心27家。 年末全市共有市、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7个,市授权行业建立的检定机构3个,监督抽查了147家企业7类产品和商品。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7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3588台件。 全市有气象台(站)17个,开展121电话天气自动答询台(站)17个。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7个,防雹、增雨受益覆盖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全市有天气预报服务Intel网站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7个。 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17个,市级地震台网中心6个,数字测震地震台网1个,数字测震子台2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14个,艺术表演团体13个。广播电视台1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4%,电视人口覆盖率98.31%。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7个,档案馆23个。目前有6个县级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标准以上。 我市创作编排了现代戏《酸枣岭》荣获第十三届杏花奖,新编眉户剧现代戏《雷雨》参加了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在十六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又摘得金花1朵,银花3朵,我市大小梅花增加到54朵。在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入选国家级项目18个,省级项目97个,市级项目232个,位居全省前列。霍州威风锣鼓和翼城花鼓获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1153家,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18家。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6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2万张,卫生院床位3539张。卫生技术人员2.1万人。全市各县(市、区)均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00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98.37%。 在山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共获得金牌20枚、银牌25枚、铜牌30枚,总分868分的好成绩。全年实现销售体育彩票1.39亿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3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4.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84‰;死亡人口2.49万人,死亡率为5.72‰;自然增长率为5.1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5。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6元,比上年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18元,增长5.4%。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99元,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28元,增长4.7%。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217元,增长12.2%;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2685元,增长8.3%。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8.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2%。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9.4万人,比上年增加21.8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78.8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0万人,比上年增加4.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4.1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44.5万人,比上年增加13.5万人,其中农民工16.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34.5万人,比上年增加14.8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26583.6万元,比上年减少277.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9814.8万元,比上年减少1241.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