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金坛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28 常州市金坛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民生质量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趋好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

【综合】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3.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0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8.36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8.36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比重为7.2:53.1:39.7,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129元,比上年增加118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10634美元。

民生支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56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11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为19.7亿元,增长2.5%,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为85.3%。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53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教育支出8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3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5.5%、9.9%、12.1%和5.4%。

【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8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2.5亿元、0.33亿元、10.98亿元、15.24亿元和2.79亿元,同比增长14%、6.3%、4.1%、17.1%和18.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9.12万亩,同比下降2.2%,粮食总产28.26万吨,同比下降0.4%,粮食单产478公斤,同比增长1.7%,水稻单产水平再创新高,亩产达632公斤,比上年增加4公斤。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32万亩,总面积达10.62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为21.09%;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03万亩,总面积达6.37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比重为26.54%。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江苏省省级农业产业园区,新创常州市级农业产业园3个,金坛市级园区4个。品牌建设力度加大,新认定农业“三品”49只,“苏牌”大粒香米被评为全国第十一届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金奖,金坛雀舌茶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荡湖大闸蟹”被认定为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工业】

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8.5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7.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4.4%,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1%。由于内外需不足、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66.5亿元,同比下降7.1%;实现利税总额51.6亿元,同比下降22.2%;实现利润总额29.2亿元,同比下降31.8%。

主导产业克难求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全年完成产值131.8亿元、114.4亿元4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7%、26.9%、39.7%,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2.8%、19.8%、8.1%;纺织服装、光伏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全年完成产值99.4亿元、82.9亿元、48.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45.6%、6%,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7.2%、14.3%、8.4%。

【建筑业】

建筑行业持续增长。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9.26亿元,同比增长37.9%,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0.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85%。企业资质升级步伐加快,新增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2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6家,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一级资质1家。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3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99亿元、149.58亿元和57.75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4:71.1:27.5,第一、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8个和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完成投资26.5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7.7%。全年基础设施项目28个,完成投资19.06亿元,增长98.5%。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市128个重点项目总体进展良好,亿晶光电、沃尔新材、金湟纸业、常宝精特等25个项目基本竣工,中策、埃马克、奥托立夫、隆英特钢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开发区国际工业城、青年公寓等园区功能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东方盐湖城温泉小镇、宝盛园等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金城商业广场和宝马等多家品牌汽车4S店竣工营业。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75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城镇实现零售总额141.83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实现零售总额13.92亿元,同比增长22.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2.6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批发业37.45亿元,同比增长11.8%,零售业25.23亿元,同比增长28.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36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住宿业1.28亿元,同比增长3.4%,餐饮业3.08亿元,同比增长6.7%。

消费热点保持活跃。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的消费品中,汽车类实现销售额2.89亿元,同比增长18.2%;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销售额10.35亿元,同比增长2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销售额2.46亿元,同比增长33.7%;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销售额15.39亿元,同比增长21.8%;金银珠宝类实现销售额0.56亿元,同比增长37.2%;家具类实现销售额0.62亿元,同比增长17.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交通运能稳步提升。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里程1969.5公里,内河航运里程301公里。交通系统全年完成货运量680万吨,同比增长63.1%;货物周转量11.4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4.7%;港口吞吐量97.1万吨,同比增长20.9%;全年客运量957万人,同比下降5.8%;旅客周转量4.9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41%。年内常溧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基本结束,直东线延伸段、奥托立夫项目配套道路、水西线、白龙荡桥改路、沈渎路和金竹线、茅社线大修、金城镇南瑶路、上阮路、乾元观金顶路以及尧夏线完工。

邮电通信发展较快。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449万元,同比增长32.9%,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8161.8万元,同比增长12.2%,通信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10.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0.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23万户。全年订销报刊杂志累计份数1442.2万份,同比增长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