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13-03-27 大连市统计局

建设项目管理:新批建设项目4959个,项目投资总额1853.2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1.9亿元,占1.7%;验收竣工项目2918个,项目投资总额606.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5.5亿元,占2.6%。

污染减排: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大连东晟虎滩新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4座污水处理厂于年内形成减排能力。累计建成29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115.8万吨/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实施重点污染企业的远程、实时监控,已安装废水、废气自动监控系统163套。

环境污染防治:年内完成30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市区并网40吨以下燃煤锅炉房42处、锅炉63台,实现并网面积228万平方米。完成医院废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工作的医疗机构19家;完成限期治理或整改要求的食品加工企业16家。完成7个入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对8个入海排污口设立标志牌。全市累计持有有效排污许可证企业4704家。

城市园林绿化:完成迎宾路、虹港路、西北路、胜利路等道路绿化改造,升级改造滨海路绿化;改造完成14处公园、11处精品广场及游园和4个社区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2%。

十六、人口和就业

人口和计划生育:年末户籍人口【5】590.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1.0万人,比重为62.8%。在户籍人口中,出生人口5.1万人,外省市迁入人口5.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65‰,死亡率为5.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4‰,出生人口性别比105.9,处于正常范围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8%,综合避孕率为74.6%,晚婚率为93.17%。

计生民生工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经费标准从每人24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为15537人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95%。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620元和960元,59984人享受扶助政策。深化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发放科学育儿指导光盘、优孕优育系列服务卡等11万余张(份),向涉农地区家庭发放限盐勺90.3万个。

从业人员: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111.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06.7万人。乡村年末实有从业人员134.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58.6万人。

企业注册登记:全年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14914户,注册资本(金)折人民币459.7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2.7%和49.6%。其中,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491户(其中法人企业273户),投资总额21.2亿美元,注册资本(金)14.3亿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12.5亿美元,分别下降16.2%、56.4%、59.3%和59.5%;内资企业1664户,增长19.1%,注册资本(金)99.2亿元,下降66.2%;私营企业12759户,注册资本(金)260.3亿元,从业人员17.5万人(其中投资者2.9万人),分别下降15.5%、30.3%和22.2%。新登记个体工商业55770户,增长0.1%;资金额34.4亿元,下降1.3%;从业人员7.9万人,增长6.7%。

城镇就业:全年实现城镇就业20.5万人,其中稳定就业12.9万人,创业就业2.9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489人,带动就业159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2%。筹集再就业资金15.4亿元,使用再就业资金14.9亿元,减免各种税费1069.9万元。安排公益性岗位2.9万个,为14.3万人提供各类社会保险补贴11.4亿元。参加职业培训8.3万人,4.5万名技能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年内完成48项考试工作,3.1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职称或职业资格。

十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539元,比上年增长13.4%;年人均消费支出20417元,增长8.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5990元,比上年增长12.5%;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37元,增长0.5%。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1%。

房改资金:全年归集房改资金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住房公积金140.5亿元,增长17%。运用房改资金19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2万户、100.4亿元,分别增长23.6%和38.5%;发放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13.2亿元;182.5万人次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81.3亿元。截至年末,累计归集房改资金915.2亿元,余额420.0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760.4亿元,余额349.3亿元。累计运用房改资金1028.6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贷款26.9万户、468.6亿元,余额284.5亿元;累计发放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21.7亿元;累计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411.2亿元。

社会保障:截至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6.3万人,征缴社会保险费182.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3%和19.3%,其中企业参保人数164.6万人,征缴保险费163.8亿元,分别增长2.6%和22.5%。73.7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全市59.1万名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56元,增长12.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1.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征缴保险费16亿元,增长15.9%,年内享受失业保险待遇4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3.1万人,征缴保险费83.1亿元,分别增长4.4%和21.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3万人,征缴保险费6.4亿元,分别增长3.2%和4.9%,年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4.5万人,征缴保险费4.2亿元,分别增长8.6%和13.5%,年内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6.2万人。征缴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6.1亿元,为39.3万名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采暖费补贴5.5亿元。全市125.6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由80元提高到100元。

社会救助: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标后,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480元、400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010元、4080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300元。截至年末,全市城乡低保对象9.6万户、14.6万人,其中城市6.9万人、农村7.7万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3亿元。投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资金2.1亿元,保障各类困难群众51万人次。投入3000万元实施新一轮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000户居民入冬前全部迁入新居。全年累计募集慈善款物2.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42万人次。

社会福利:全年投入2.7亿元,新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0个,累计达到255个。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315个,提供收养服务床位3.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2万人。发放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2700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1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4.7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