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发展平稳。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11.6亿元,增长11.0%,实现增加值179.6亿元,增长7.4%。预计实现利税60.5亿元,增长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42.4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484.9亿元,增长22.9%;农村投资完成289.6亿元,增长17.8%。从投资项目建设性质看,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完成1063.4亿元,增长21.6%,新建项目投资561.0亿元,增长25.0%。 投资结构更趋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9.2亿元,增长21.0%。第二产业完成832.8亿元,增长16.0%,其中,工业投资829.1亿元,增长15.7%。服务业投资得到加强,完成投资882.4亿元,增长26.7%,其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住宿和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投资增幅分别为256.5%、59.8%、54.0%、50.4%、49.8%。部分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25.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66.9%。 民间投资更具活力。民间投资完成15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全部投资的88.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投资719.9亿元,增长32.7%;股份制经济投资387.5亿元,增长25.2%;集体经济投资405.4亿元,增长14.4%。 房地产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9亿元,增长26.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21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7.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22.1万平方米,增长6.9%,商品房销售额139.2亿元,增长6.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8.3亿元,增长15.1%。其中,城镇812.2亿元,增长15.3%,市场份额为87.5%;乡村116.1亿元,增长13.4%。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219.7亿元、586.1亿元、19.3亿元、103.2亿元,分别增长29.8%、10.1%、15.1%、17.0%。 热点商品持续旺销。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销售额分别增长36.5%、38.9%、32.5%、61.5%、和71.3%。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4208公里,比上年增加28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8.8公里。公路、水路货运量11553万吨,货运周转量157.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9.1%和10.5%;客运量6087万人,客运周转量46.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3.9%和8.6%。年内更新环保型公交车300辆,城市公交网络覆盖率、出行分担率分别达到61.6%、19.9%。 邮电通信业平稳运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电信业务总量28.3亿元,增长13.4%。函件3094.4万件,增长32.3%;汇票34.2万张,下降16.3%。年末固定电话户数96.7万户,下降3.8%;移动电话557.4万户,增长16.0%;宽带上网用户59.8万户,增长11.9%。 七、对外经济、旅游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增长19.0%。其中,出口12.2亿美元,增长3.2%;进口9.4亿美元,增长48.5%。一般贸易出口9.4亿美元,下降0.8%;加工贸易出口2.9亿美元,增长18.9%。 利用外资大幅提高。全年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个,比上年增加17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4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982万美元,增长69.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度加大。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94780万美元,增长16.0%,完成营业额76084万美元,增长16.0%;外派各类劳务和研修生27874人,增长4.8%;期末在外45957人,增长14.8%。 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35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1.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316.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3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1.9%。接待入境游客40.6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6亿美元,分别增长15.1%和17.8%。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年和水浒影视城接待游客分别达到155.6万人次、51.0万人次和210.6万人次,增长7.3%、13.3%和30.2%,实现门票收入2.7亿元、3050万元和3150万元,增长11.9%、60.3%和29.5%。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28家,其中5A级1家,4A级6家。旅行社达156家,比上年增加9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其中各项税收103.8亿元,增长11.0%,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5.3%。各项税收中,增值税15.1亿元,营业税23.2亿元,企业所得税9.2亿元,分别增长6.7%、13.3%和1.2%。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42.7亿元,增长16.5%;用在民生和转方式、调结构领域的支出力度加大,教育、科学技术、文体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别为47.7亿元、3.4亿元、3.6亿元、28.6亿元、22.5亿元、6.7亿元和5.4亿元,分别增长17.3%、23.6%、22.8%、15.4%、12.8%、96.4%和89.7%。国、地两税实现收入(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和水利基金)178.4亿元,增长9.3%,其中,国税93.2亿元,地税85.2亿元,分别增长4.9%和14.5%。 金融信贷规模大幅提高。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934.2亿元,比年初增长23.7%,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185.9亿元,增长22.6%。各项贷款余额为1219.6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其中,采矿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六大行业新增贷款130.0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0.3%。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保险公司增至38家,增加7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1.6亿元,增长6.0%。其中,财险收入12.1亿元,增长8.4%;人身险收入39.5亿元,增长5.3%。全年赔付额11.5亿元,下降5.4%。 九、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获奖科技成果1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2项,省级科学进步奖4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0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全年申请专利8586件,比上年增加890件,授权2710件,增加484件,其中发明196件;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2项,比上年增加347项,合同金额40086万元,增长395.7%。 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各类人才创新平台167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增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3家,新增10家,工程技术中心33家,新增5家,院士工作站15家,新增4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