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紫云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战略,奋力克服风灾、雹灾、洪灾、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不利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起步、后劲增强、增比进位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建设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038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76936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1254万元,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5625万元,同比增长29.1%;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42.2:15.04:39.76变化为37.75:15.33:46.92。一产下降4.45个百分点;二产上升0.29个百分点;三产上升7.16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13、2.64、12.69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6.85%、16.02%、76.89%。全县人均生产总值756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同比增加2075元,增长37.8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44美元。 二、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工作持续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化步伐加快,优质烤烟生产、畜禽饲养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农民劳务输出的力度加大,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607万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农业产值34230万元,同比增长5.32%;林业产值7480万元,同比增长10.07%;牧业产值57800万元,同比增长2.68%;渔业产值1236万元,同比增长27.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61万元,同比增长4.83%。 全县拥有耕地面积245487亩,其中:田99620亩,地145867亩。人均耕地面积0.91亩,与上年持平,粮食作物播面362876亩,同比下降1.57%。人均占有粮301公斤。 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造林3.3万亩,封山育林0.9万亩,人工造林2.4万亩。石漠化治理0.2万亩。 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由上年33.05、6.91、57.25、0.98、变化为30.86、6.68、59.89、1.20、1.65。种植业、林业、农林牧服务渔分别下降2.19、0.23、0.15个百分点,畜牧业、渔业分别上升2.64、0.22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45吨,同比增长22.46%。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5.52万千瓦,同比增长34.96%;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达20294吨,同比增加2.4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27吨,同比增加19.8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771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700万元,同比增长16.6%,其中: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58500万元,工业增加值10637万元,同比增长14.47%;完成销售产值54912万元,产销率为93.8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9219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4063万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11%,同比下降1.26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73%,比上年下降2.7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全县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的企业3户元。 全县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户,有6户亏损,亏损总额2057万元,盈利13户,盈利3889万元,入库税金3597万元,同比增长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201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042万元,比上年增长113.9%。其中:工业投资48024万元,同比增长75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84万元,增长126.68%;第二产业投资48024万元,同比增长758.3%;第三产业投资86734万元,同比增长50.73%。从投资的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51107万元,同比增长728.6%;更新改造5791万元,同比增长3760.7%;房地产投资7833万元,同比增长118.6%。农村非农户投资28864万元,同比增长24.5%,农村私人投资46334万元,同比增长221.1%。全县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48个,其中:工业项目27个,上亿元项目1个。 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引进项目79个,合同引资79.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53亿元,增长375.78%,全年完成12亿目标任务的121.07%。其中:第一产业引进项目7个,到位资金1.57亿元;第二产业引进项目38个,到位资金5.49亿元;第三产业引进项目48个,到位资金7.46亿元;合同引资上亿元以上的项目达17个,占引进项目的21.52%。 五、批发零售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购买力显着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136万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县的零售额53471万元,同比增长22.77%;县以下的零售额24665万元,同比增长13.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目前,境内无国道;省道2条,全长172公里;县道5条,全长97公里;乡道17条,全长282公里;村道294条,全长1149公里,专用工路8条,全长33公里;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2011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14条,55公里,完成投资2849万元,其中:新建公路6条,17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516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旅客周转量973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5.6%。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510万元,同比增长25.62%;电信业务收入为7604万元,同比增长11.5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45709(包括移动式固定电话),比上年增长11.49%,电话普及率169/千人,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139054户,同比增长58.43%,移动电话普及率516部/千人,互联网用户增至6969户,同比增长83.39%。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成功承办了中国贵州紫云格凸国际攀岩交流大会,进一步提高了紫云和格凸河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加大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推介力度,同时推出一批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全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10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4700万元,同比增长191.17%。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611万元,同比增长3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689万元,同比增长36.46%;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3.4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97元,同比增长9.37%;财政支出111425万元,同比增长27.44%。人均财政支出4136元。同比增长2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