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紫云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县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前进中的挑战,着力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社会民生得到新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81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756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0万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0587万元,增长21.7%。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31:16.34:36.35变化为50.57:15.08:34.35。全县三次产业的绝对值一产占的比重大,二、三产业占的比重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二三产业增长缓慢,导致一产比重上升,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制约依然存在;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工作持续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化步伐加快,优质烤烟生产、畜禽饲养水平进一步提高,组织农民劳务输出的力度加大,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158万元,同比增长5.69%。其中:农业产值32062万元,同比增加2.28%;林业产值4833万元,同比减少11%;牧业产值55088万元,同比增长10.6%;渔业产值712万元,同比减少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63万元,同比增长15%。 全县拥有耕地面积238397亩,其中:田99423亩,地138974亩。人均耕地面积0.74亩,同比增长8.82,粮食作物播面372200亩,同比增长1.63%。人均占有粮360公斤。 林业生态建设。完成造林5.8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 畜牧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由上年的37.19、6.86、53.08、1.22、1.65变化为34.05、5.13、58.51、0.76、1.55。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服务渔分别下降3.14、1.73、0.46、0.1个百分点,畜牧业上升5.43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10吨,同比增长15.12%。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动力12万千瓦,同比增长27.78%;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达18559吨,同比增长2.32%;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16吨,与上年持平,完成坡改梯面积2035亩,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9900亩,恢复灌溉面积556亩,解决人口饮水困难人数21000人。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0594万元,实现营业收入73612万元,同比增长19.67%,实现企业增加值21034万元。同比增长21.77%。 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实现乡乡通公路,223个行政村通公路198个,村通公路率为88.79%,全县各类项目的实施开始整体推进。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91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2个,全年解决越过温饱贫困人口6460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两旺,提升了工业经济的总量,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48107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6771万元,工业增加值9408万元,同比增长8.51%;完成销售产值37187万元,产销率为101.3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完成11336万元。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8户,有3户亏损,亏损总额183万元,盈利5户,盈利2434万元,入库税金3107万元,同比增长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47万元,同比增长21.23%;从投资的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17653万元,同比增长153.49%;更新改造3002万元,同比减少41.06%;房地产投资2033万元,同比减少72.73%。 五、国内贸易 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乡镇集市贸易和黄果树商业街、外环路商铺、华联超市、恒鑫超市等相继营业,进一步疏通流通渠道,拓宽消费的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购买力显着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657万元,同比增长24.56%,其中:县的零售额20365万元,同比增长31.18%;县以下的零售额19292万元,同比增长18.2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增强。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04.97公里。全年货物周转量447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4.01%,旅客周转量8616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3.01%。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99万元,同比增长26.7%;电信业务收入为4778万元,同比增长40.47%,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9971户(其中:座机23158户,小灵通3113户),比上年增加1413户,电话普及率930部/万人;移动电话用户上升到72200户,同比增长47.34%,互联网用户增至2718户,同比增长71.37%。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通过举办黄果树瀑布节格凸河山地极限挑战赛,加大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推介力度,同时推出一批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全年共接待省内外游客5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964万元,同比增长204.5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042万元,同比增长26.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45万元,同比增长19.1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87.67元,同比增长29.74%;财政支出53270万元,同比增长57.94%。人均财政支出1653.83元。同比增长72.02%;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717万元,比年初增加2573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1153万元,比年初增加788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3700万元,比年初增加3807万元。保险机构增加,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增强,各项保险的业务进一步扩大。 八、文教卫生 年末全县业余文化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广播电视收转站316座,全县电视覆盖率达86.5%,年末全县各类学校165所,在校学生为71714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9680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1695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3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27%。 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14个,共有病床380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31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317319人,参合率达96.43%,100670人次享受减免金额10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