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4个。合同利用外资79027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136.1%;实际利用外资74672万美元,增长18.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36亿元,比2011年增长6.3%。 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4541万吨,比2011年增长15.5%;公路旅客运输量4841万人,增长8.2%;公路货运周转量92.68亿吨公里,增长15.9%;公路旅客周转量23.85亿人公里,增长8.3%。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98亿元,比2011年增长6.1%。其中:邮政业务1.52亿元,增长15.1%;电信业务12.46亿元,增长5.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8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2.8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88.15万户,普及率为83.3部/百人,比2011年增加2.5部/百人。 年末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54家,比2011年增加1家;旅游景区(点)26处,比2011年增加2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点)13处,4A级以上景区6处;旅游星级饭店25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57.3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2896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7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1亿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5.55亿元,比2011年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8.62亿元,增长19.1%,其中税收收入47.04亿元,增长11.1%,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6%。在主要税种中,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房产税分别比2011年增长9.5%、29.0%,3.0%和37.0%;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比2011年下降8.0%、14.4%和14.8%。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37.13亿元,增长15.6%。重点支出和法定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市教育、科技、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幅分别达到17.4%、15.1%和38.3%,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全市涉及民生的支出达99.2亿元,比2011年增长36.2%,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25.07亿元,比年初增加137.3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2.12亿元,比年初增加68.05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67.35亿元,比年初增加86.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82.92亿元,比年初增加53.7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64.46亿元,比年初增加27.5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31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8.6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6.84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了100%。 全年共申请专利524件,授权456件;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0项;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申报的省级院士工作站通过认定,5家企业申报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认定,3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认定,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4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三门峡恒生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的“清洁镀金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我市科技创新一等奖的历史性突破。 年末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全年监督检验工业产品17种、152批次,检查食品企业20家,完成计量合格认可13家,完成锅炉定检246台,电梯定检1345台,压力容器定检577台,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总体受检率达95%以上。 年末全市共有天气观测站4个,雷达站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4个,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5套,电视气象服务系统6套,多要素自动气象站29个,单要素自动气象站61个,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大喇叭356个,建设特色作物气象科技服务示范园6个,气象电子显示屏45个,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39个,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6套。全年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39次,适时进行人工增雨、增雪、消雹防雹作业145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个,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2个。全市所有的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7个博物馆中有4座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末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教育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9.64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68%,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28%。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8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检验所7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136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647张。卫生技术人员1170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24人,注册护士413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卫生监督检验所卫生技术人员171人。农村乡(镇)卫生院75个,床位2411张,卫生技术人员206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比上年增长1.01%,参合率99.1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共组织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和健身活动1700余场次,涉及20余个健身项目,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达60余万人次。组队参加省及省以上比赛17次,共取得了金牌37枚、银牌36枚、铜牌47枚。成功举办“2012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地区的105支代表队、2568名游泳爱好者参加活动。“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在2012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被评为精品项目。承办“仰韶?彩陶坊”、“迎农运、促和谐、奔小康”河南省首届万村千乡农民篮球南北争霸赛,省青少年柔道分龄锦标赛,省青少年U12、U16篮球锦标赛和省青少年跆拳道分龄锦标赛等省级赛事。我市射击项目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汤介一、田璞、武翠翠入训国家集训队,参加了奥运会资格选拔赛,跆拳道运动员王玮在全国冠军赛中取得冠军。投资200余万元,在全市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2套、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套、城市及农村健身路径20条。体育彩票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226.13万人,常住人口22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6%。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10‰,死亡率为4.94‰,自然增长率为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