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位居“2011-2012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五,位列中国38个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第二。 1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817.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1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1374.0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417.85亿元,增长11.7%。三大产业结构为0.9∶48.8∶50.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392元,增长10.4%,折合12260美元。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649.2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7.5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11.1吨,减少0.6吨。 财政收支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实现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22.91亿元,增长14.1%。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62.65亿元,比上年增收47.8亿元,增长15.2%,占地方级收入增量的91.7%。其中,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营业税增收明显,合计增收38.82亿元,分别增长54.3%、50.6%、24.5%。 全年财政支出462.7亿元,增长18.9%。其中交通运输支出78.44亿元,增长67.4%;教育支出70.71亿元,增长21.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85亿元,增长3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05亿元,增长17.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1.28亿元,增长11.1%。 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消费品价格上涨2.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5.8。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6%,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5.4%。从两大部类来看,生活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下降1.8%,其中食品、衣着出厂价格分别上涨0.1%、1.6%,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下降1.9%、5.5%;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下降5.2%,其中原料工业出厂价格下降7.4%。 各区经济 各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思明区84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湖里区706.86亿元,增长16.1%;海沧区401.50亿元,增长12.3%;集美区369.14亿元,增长11.0%;同安区206.62亿元,增长8.0%;翔安区284.31亿元,增长15.0%。 全年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思明区增长28.4%,湖里区增长16.8%,海沧区增长24.2%,集美区增长26.1%,同安区增长2.6%,翔安区增长4.2%。 2农村经济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29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产值19.52亿元,增长0.6%;林业产值0.17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11.73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6.31亿元,下降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6亿元,增长1.1%。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69万亩,比上年下降5.3%。粮食播种面积11.01万亩,下降11.7%,粮食总产量4.06万吨,下降11.4%;蔬菜播种面积24.58万亩,下降3.3%,蔬菜总产量58万吨,与去年持平;年末水果实有面积10.35万亩,下降6.8%,水果总产量1.37万吨,下降3.5%。肉类总产量5.13万吨,下降7.3%;蛋品总产量4835吨,增长8.1%;乳品总产量837吨,增长44.1%。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39.61万头,增长3.5%,生猪累计出栏65.77万头,下降6.8%;年末家禽存栏数132.48万只,减少25.1%,家禽累计出栏数328.37万只,下降16.8%;水产品产量2.96万吨,下降8.9%。 全市33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299.90亿元,增长9.4%;出口创汇3.7亿美元,下降31.7%;上缴税金14.3亿元,增长13.7%;带动本地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8.4万亩、牲畜饲养量51.7万头;带动本地农户数21.5万户,增长4.1%;吸纳本地农户从业人员2.3万人,下降5.6%。 3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46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业增加值1163.98亿元,增长12.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1.3%。 至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3家,工业总产值443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73家,产值4000.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3%。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产值307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轻工业完成产值1358.47亿元,增长5.0%,重工业与轻工业之比为2.3︰1。 电子、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3.2%,完成工业总产值2843.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4.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0.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8个百分点。电子行业工业总产值1762.46亿元,增长15.7%;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1081.43亿元,下降2.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386.52亿元,产销率为99.00%。出口交货值19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出口交货值率45.1%。全年出口交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04家,出口交货值1789.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90.5%。全年出口交货值增量超亿元的企业有38家,共完成出口交货值909.5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46.0%,其中出口交货值增量超十亿元的企业6家。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5.69,比上年下降9.09个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17%,下降2.6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8.33%,下降10.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77%,下降0.6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95次,下降0.1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49%,下降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7.32万元/人,增长0.94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227.81亿元,下降22.4%。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移动电话2871.82万台,增长78.1%;化学纤维30.3万吨,增长32.3%;软饮料203.41万吨,增长20.8%。 建筑业 建筑业增加值2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41.41亿元,增长14.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97.16亿元,增长14.5%;安装工程产值39.53亿元,增长25.4%;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688.52亿元,增长12.4%。 4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22.98亿元,增长1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04:20.22:79.74。全市17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79.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