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3-03-21 武汉市东西湖区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37204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864523万元,增长34.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6607万元,增长30.8%。地方财政支出842986万元,增长32.1%。全区18个街、办事处(园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561656万元,增长6.7%;地方财政收入133168万元,增长1.9%。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56125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71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7%。

全年保费收入21264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38万元,增长36.1%;寿险保费收入15926万元,减少17.2%。全年保险赔付支出3456万元,减少7.2%。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001万元,增长12.3%;寿险赔付支出1455万元,减少20.4%。

八、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年末自来水厂3个,日供水能力27万吨,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9.9%。全区共有燃气供应单位7家(液化气站6家,天然气1家),天然气用气户数14.6万户,比上年增长5.5%;液化石油气0.9万户,下降2.8%。全年用电量18.82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11.72亿千瓦小时,居民生活用电3.95亿千瓦小时。

全区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街道为主、群众参与”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格局。环卫作业队伍已延伸至124个村湾(社区),新建3座中小型生活垃圾中转站,新、改建公厕7座,区街投入近800万元配备85台环卫专用车辆,日处理1000吨的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产使用,实现了社区集镇、中心村清扫保洁全覆盖、生活垃圾全处理;全年共拆除存量违法建设15.1万平方米,完成目标挑战值的150.1%,新增违法建设及时处置率100%;全面推进工业示范园区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铺设燃气管网18公里;重点打造了以金山大道为轴心的“一纵、三横、四游园”115处点位的景观亮化建设,形成了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联合相关部门依法查扣违法渣土运输车辆165台次,清理污染面积3600平方米,道路污染及时处置率达100%;共修复、更换各类缺失、破损窨井盖28174个,建立窨井档案43399份,110社会联动全年受理、转办市区投诉件1588件,办理率100%,市民满意率90%以上。门面招牌整治、出店占道、“三乱”等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全区重点实施完成了三环线东西湖段二期拆迁绿化、张公堤东西湖段一般绿化、宏图路绿化提档升级等。全年完成栽植乔木3.48万株、灌木3.22万株、花灌木9.31万平方米、地被及草坪28.07万平方米。建设绿地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7.92%,绿地率达到39.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72平方米。结合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筹备工作,新改(扩)建道路绿化12处,新(改)建公园绿化5处。完成三环线二期绿化、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一般绿化、城市进出口道路景观提档升级工程。

全年启动了5座危桥改造工作。实施吴家山地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整改户数6000余户。走马岭水厂5万吨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三金潭变电站升压改造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110千伏荷包湖变电站两台主变压器增容,我区主网的供电能力得到加强。白马泾泵站、塔尔头泵站三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汛期城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完成了新城十五至二十路(107国道至东吴大道段)的道路建设,新城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路(107国道至联盟路段)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吴家山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了市政道路“四纵七横”路网项目库;完成了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1.5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了走马岭林果大队园林小区、东山巨龙小区等4个宜居村庄的建设;按照目标完成了40万平方米的还建房建设任务。

全年共投入48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72平方公里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13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基本建成。完成征地13.3平方公里,房屋拆迁25.1万平方米,平整场地10.4平方公里。排污、排水、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路灯、绿化等设施均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构建起贯通新型工业化园区“七横十二纵”骨干路网,将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四个功能产业园连成一片,形成发展合力。积极推进临空产业园启动区建设,组建了临空经济管理处,编制了临空产业园远景规划,修通了连接临空产业园和天河机场的主干道慈天公路东西湖段,启动一期10平方公里临空产业园“七通一平”建设,完成房屋拆迁7万平方米,平整场地6.67平方公里,为项目引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九、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

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费用8151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据43家环境统计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83.13万吨,达标率为99.7%,需要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气处理率为100%;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1%。吴家山地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为90%。

全区建成污水收集管网52.8公里。中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完工,海口截污工程进展顺利。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试运行。完成4家企业脱硫工程,41家重点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率达100%。全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1%。稳步推进金银湖、径河退养还湖。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2天。我区是湖北省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行政区。

积极推进生态新城建设,推进银湖(海口)湖泊治理和截污工程建设,金银湖水网“七湖连通”水环境整治工程推进顺利,西部和柏泉地区污水收集系统、高桥污水处理厂基本已完工并将投入运行,中部地区污水收集系统、汉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正加紧建设。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54所。其中,小学32所,在校学生22535人;初中16所,在校学生9807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5162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5718人。全区幼儿园82所,在园幼儿1194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达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以上;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0.66%;全年高考录取人数2945人,升学率为88.49%;全区社区教育培训共18.76万人次。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2%。新增了“武汉鑫海创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保税经济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家科技孵化器,建设面积已完成17万方以上。全年新认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家。创建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创建市级创新型企业5家建成区级研发中心3家。全区专利申请受理16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38件,专利授权82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1件。全年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12项、区级项目52项。着力打造3+5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养科技示范户1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