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绥芬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13-03-21 牡丹江市绥芬河市统计局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5851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推动“四个三年决战”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市九次党代会精神,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1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6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7亿元,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为0.6:14.3:85.1,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1%、9.3%和90.6%。全市人均GDP达到165066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8.8%。

全口径财政收入130579万元(不含基金),比上年增长8.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上划收入40411万元,下降1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168万元,增长25.9%。2012年全市完成税收总额87063万元,下降0.8%。其中:国家税收32417万元,下降7.7%;地方税收54646万元,增长3.7%。

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8.5%。分类别看呈现“五涨三平”格局:食品价格上涨3.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7%;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持平。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2386万元,比上年增长6.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341万元,增长10.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836公顷,比上年增加10公顷,增长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516公顷,比上年减少400公顷,下降43.7%。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9004吨,增长34.4%。其中玉米产量4516吨,增长71.9%;大豆产量4050吨,增长7.7%。油料作物产量337吨,下降60.1%。蔬菜产量4095吨,下降13.2%。

全年木材采伐24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7.5%。实现林业总产值464万元,比上年增长58.8%,增加值实现283万元,增长60.8%。林业生产健康发展。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新的发展,无特大火灾发生。在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方面,采用生态防治办法,有效地减少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持工作继续加强。

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880万元,比上年增长8.2%,占农业总产值的55.5%,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938万元,增长5.5%。全市大牲畜存栏1433头,增长8.0%。生猪存栏19100头,家禽存栏98000只,分别增长8.6%、11.9%,羊存栏1360只,下降3.9%。全年肉类总产量2611吨,增长7.2%。其中,猪肉产量2168吨,增长4.8%;牛肉产量128吨,增长4.9%;羊肉产量21吨,增长5.0%。生猪年末出栏28910头,增长4.8%。牛奶产量277吨,增长8.6%;禽蛋产量782吨,增长25.7%。

全年水产品产量196吨,比上年下降11.0%。实现渔业总产值262万元,下降15.9%,增加值实现155万元,下降9.4%。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68台,增长3.2%,小型拖拉机425台,增长0.7%,大中型配套农具160台,增长2.6%,小型配套农具1235台,增长1.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90公顷,增长23.2%,其中本年实灌面积3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39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工业总产值完成280104万元,增长31.7%;产销率为89%,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29941万元,增长19.0%;实现税金总额4980万元,增长80.7%;利润总额比上年增亏2093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1622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7万平方米,增长19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5万平方米,增长10.7%。实现利税总额4120万元,下降4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85.33亿元,增长39.1%;农村投资完成0.16亿元。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2.27亿元,增长74.9%;民间投资完成72.28亿元,增长35.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完成0.78亿元,下降2.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1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1.38亿元,增长47.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3.95亿元,增长23.5%。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57.3%,其中住宅投资9.03亿元,增长51.5%;商业营业用房2.07亿元,下降50.1%。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138.59万平方米,增长24.3%。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87.28万平方米,增长21.3%。

五、交通和邮电

运输部门全年完成货运量1193.2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其中:铁路部门完成856.2万吨,增长19.1%;公路部门完成337万吨,增长8.4%。运输部门全年完成客运量164.1万人,比上年下降9.1%。其中:铁路部门完成66.2万人,下降22.3%;公路部门完成83万人,增长5.1%。

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7257户,下降6.8%;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796户,下降14.8%;宽带数据业务用户达到28044户,下降2.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城镇实现142972万元,增长16.0%;乡村实现28549万元,增长16.3%。

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8741.6万元,增长77.9%;零售业零售额133952万元,增长19.7%;住宿业零售额3031万元,增长31.6%;餐饮业零售额19959万元,增长18.7%。

七、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出口17.4亿美元,增长51.0%;进口67.8亿美元,增长15.9%。对外贸易主要特点:一是俄罗斯是我市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额实现40.8亿美元,增长28.3%,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7.9%;二是一般贸易为主体,贸易额实现57.4亿美元,增长28.1%,占对外贸易总额的67.4%,其中,出口9.1亿美元,增长72.7%,进口48.3亿美元,增长22.1%;三是边民贸易稳定,出口贸易额实现4.0亿美元,增长216.7%,占对外贸易总额的4.7%。全年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出口商品维持原有商品,金额较大的品种依次为:服装、机电产品、农副产品、旅行用品及箱包、家具、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塑料制品、蔬菜、鲜、干水果及坚果、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钢材、高新技术产品、装饰用陶瓷制品等。加快增长的商品依次有:人造纤维短纤机织物、棉坯布、数字式中央处理部件、日用钟、成品油和铅笔等。进口品种中资源类继续表现活跃,进口金额比重大的商品依次为:原油、肥料、成品油、原木、铁矿砂、锯材、纸浆、合成橡胶、煤、牛皮纸、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原木由去年的第二位落至第四位,煤去年正式栖身于进口大品种行列中,今年表现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