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96亿元,增长8.8%。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3亿元,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0.3亿元,增长23.7%,零售业零售额65.0亿元,增长12.1%;住宿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17.5亿元,增长23.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92921万美元(含富士康53447万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总额78746万美元,增长73.9%;进口总额214175万美元,增长79.6%。机电产品出口5345美元,增长3.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07万美元,下降95.4%。 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271个,合同总投资786.5亿元;开工建设外来投资项目245个,到位资金165.1亿元,增长6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904万美元,增长30.2%;外来投资企业近300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333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7.5公里,干线公路总里程278.96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960.3公里,其中全市所有行政村组组通油路或水泥路1271.3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285万吨和45028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5.5%;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完成2891万人和7455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8.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2352万元,增长24.5%。其中:邮政业务4156万元,比上年增长3%;电信业务48196万元,增长26.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8.7万户,增长23%;移动电话用户57.7万户,增长14.5%。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3万户,增长31.7%。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8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3%,旅游总收入25.9亿元,增长31.2%。接待海外游客11597人次,增长14.8%,旅游创汇228.2万美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5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4处,2A级以上景区5处;星级酒店5个,旅行社22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6亿元,增长17.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5.3亿元,增长11.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9.4亿元,增长22.7%;中长期贷款余额54.3亿元,增长-6%。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52亿元,增长23.4%。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8.7亿元,增长40.6%。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4935.1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861.9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1073.2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9942.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5082.6万元,人身险赔付4859.7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招生3137人,在校生10855人,毕业生353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毕业2877人,招生1925人,在校生6284人。普通高中招生5272人,在校学生16019人,毕业生4955。初中学校招生8920人,在校生25596人,毕业生8120人。普通小学招生8745人,在校生50792人,毕业生8920人。特殊教育招生15人,在校生216人,毕业生28人。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入选2011年省百强和百高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89.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2%,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76件,授权量170件。 年末全市有区域气象观测站点5个,其中国家级区域气象观测站点1个;单要素雨量站点17个,其中5个为国家级;国家气象观测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土壤水份站4个。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52192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5777卷(件)。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1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8%。全市有线电视用户7.7万户,其中城区5.7万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病床床位275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753张。卫生技术人员286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49人,注册护士1140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1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24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569张,卫生技术人员426人。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居民53.4129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68.49万人,常住人口70.3万人,出生率11.6‰,死亡率5.95‰。城镇化率达到53.44%。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48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66元,增长20.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0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94元,增长1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3%。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095人,比上年末增加16525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09652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444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4383人,比去年底增加4779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83257人,参保退休人员2112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0846人,比去年末增加2447人。 全年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2978人(含物价补贴),其中,城市(一类)低保对象5963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320元,人均月补差标准196元(含物价补帖),农村(二类)低保对象17015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75元,人均月补差标准110元,补差标准居全省前列。全年共发放救助金3612.7万元。同时取消低保待遇437户1269人。全市共有五保对象939人,全年发放补助金298.8万元。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400元,供养标准全省最高。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700万元。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7893对,离婚登记1418对,补领婚姻登记证1000对,出具未婚证明近1300余人次,登记合格率达100%。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37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16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3种,非金属矿产11种。 全年平均气温14.9°C与历年相比偏高0.6°C;全年日照1808.4小时,与历年相比偏少235.8小时;全年降水量613.3毫米,与累年相比偏多13.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