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市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26.6亿美元(含绥芬河),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4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7%;进口总额7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对俄进出口实现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对日进出口实现1.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5%;对韩进出口实现1.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8%。 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7.8亿元(含绥芬河),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为543.2亿元,比上年增长50.8%。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个;外商投资企业合同总投资为0.6亿美元;合同直接利用外资额1.4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 七、交通和旅游 全市公路运输客运量3627万人(含绥芬河),比上年增长4.5%;旅客周转量21.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1%;公路运输货运量3787万吨,比上年增长8.3%;货物周转量5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6%。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00.2万人次(含绥芬河),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10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接待境外旅游人数97.4万人,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外汇收入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37.6亿元(含绥芬河),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市区完成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县(市)完成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全市完成税收总额106.7亿元(含绥芬河),比上年增长5.3%。其中,国家税收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地方税收53.8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56.6亿元(含绥芬河),比年初增加124.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25.9亿元,比年初增加47.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53.6亿元,比年初增加88.2亿元。 九、社会事业 全市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所,招生167人,在读388人,毕业82人;现有高校7所,招生1.5万人,在校5.1万人,毕业1.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4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达到1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63人;全市有幼儿园379所,在园幼儿3.1万人。 全市全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1项;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份,成交金额7815万元。 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2.3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9.2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7%。 全市竞技体育获世界冠军6个,国内比赛获得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4枚;全市举办全民性运动竞赛9次,参加人数0.2万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止到年末,全市总人口278.5万人(含绥芬河),其中市区96.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266.4万人,其中市区88.7万人。在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8.3万人,农业人口118.1万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为1.008:1。在户籍人口中,全市出生人口2.1万人,死亡人口2.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04元,同比增长15.1%;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为13238元,同比增长10.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6%。城镇登记失业率3.43%,比上年上升0.07个百分点。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0.7万人,比上年增长120.5%;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19.3万人,比上年增长6.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万人,与上年持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0.6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1.7万人,比上年下降2.6%。 十一、环境保护 据初步统计,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972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2%。 全年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349天,占全年天数的9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生态环境保护达标率均为100%。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5、新兴产业指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业。 6、因行政区划调整,未明确标注指标,均为不含绥芬河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