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牡丹江市统计局 2013年3月5日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牡丹江跨越争先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形势,牢牢把握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持续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三大战略,全力推进投资拉动、工业裂变等“十项重点工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7亿元,同比增长14.1%(含绥芬河),不含绥芬河实现9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为19.3:43.0:37.7。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增长2.3%。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上看,八大类呈六升两降格局。上涨的六类是: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4.6、2.4、3.4、1.6、1.3和1.9个百分点。下降的两类是:交通和通信类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下降0.9和0.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3.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优良品种播种面积比重达到98.5%;粮食总产量达到298.3万吨,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6.3万吨、219.5万吨和38.5万吨,水稻和玉米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4%、29.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9万公顷,同比增长12.2%;全市拥有17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品牌,同比增加10个;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380万亩,比上年增长5.6%。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31.3亿袋,比上年增加3亿袋。 2012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41.6万头,比上年增长1.2%;生猪存栏109.2万头,比上年增长9.6%;羊存栏44.5万只,比上年增长5.4%;家禽存栏达到791.9万只,比上年增长7.4%。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8.3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猪肉12.5万吨、牛肉2.7万吨、羊肉0.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3%、6.2%和5.2%。截止年末,全市鲜蛋产量达到4.3万吨,比上年增长7.8%;奶类产量达到1.6万吨,同比下降10.7%。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0.7万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3万公顷。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87万吨,比上年增长2.6%。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0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0%。其中,拥有农用拖拉机9.8万台,拥有农用运输车0.9万辆。农村用电总量达到4.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2%。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达到8.1万吨,比上年增长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截止201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410户;实现增加值20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利税总额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利润总额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地方工业企业达到39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6.3%;拥有资产总额4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81.4%;实现增加值19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3.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93.9%;实现利税总额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93.5%;实现应交税金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税金的90.8%。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兴产业企业达到12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29.5%;实现工业增加值5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成品糖生产量达到1.4万吨,同比增长70.5%;饮料酒达到30.3万千升,同比增长18.9%;人造板生产量达到151.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0.8%;原油加工量达到38.0万吨,同比增长7.7%;发电量达到7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其中火力发电量达到6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风力发电量达到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水力发电量达到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机制纸达到22.0万吨,同比增长0.6%;气体压缩机达到95.2万台,同比增长0.1%;原煤生产量达到278.3万吨,同比下降15.2%;水泥产量达到264.9万吨,同比下降16.4%;轮胎外胎生产量达到424.1万条,同比下降4.7%,其中子午胎达到351.1万条,同比下降7.8%;焦炭达到26.3万吨,同比下降6.5%。 据初步统计,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可比价)。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实现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4.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4.4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5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2.6亿元,同比增长38.5%(含绥芬河),不含绥芬河完成6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民间投资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工业投资28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61.8%。从工程类别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475.9亿元,比上年增长50.3%;安装工程完成投资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7%;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从投资规模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7个,完成投资378.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4.3%。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7.3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363.1万平方米,增长34.3%;其中住宅1008.6万平方米,增长30.5%;新开工面积55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其中住宅41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商品房销售面积23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额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销售额288.1亿元,同比增长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