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大荔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科技引领创新不断增强。全县建立生猪养殖、设施蔬菜和芦笋种植创业示范基地3个,聘请2名省级专家长期指导服务,举办科技培训班6期,以大荔科技网为主要载体,发布各类信息37条,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道路。全年共申报国家富民强县项目1个,省科技计划创新项目9个,市园区办项目4项,申请专利33件。科技服务“大荔模式”继续深入推广,3月份赵乐际书记莅临调研大荔模式并给予充分肯定,6月份,推进陕西省科技服务“大荔模式”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20多名中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18个镇综合文化站功能设施齐全,器材设备到位,对群众免费开放,“三下乡”活动送图书3000多册,同州讲坛全年举办讲座15期,周六“一元剧场”共演出60余场,剧目100多个,放映公益性电影5300场,观众人数达50万人次,元旦春节期间,多地举办了秦腔大赛、锣鼓大赛、猜灯谜等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民间剪纸、带把肘子等7个项目以及省级非遗项目9个、传承单位6个和代表性传承人14人得到保护和上报,传承完善了本土文化。 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自2012年10月1日,全面实施了药品“三统一”工作,11月1日起,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2012年我县参加新农合农民共55.89万人,参合率达97.8%,年初提高了各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全年住院补偿总费用1.5亿元,人均补偿2127.13元,补偿比为55.1% 全民体育运动活跃。全县现有各类体育场128个,其中标准场地59个,新建镇、社区和村级体育健身工程10个,县镇属体育场所全年一律对外开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28.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39%。全年组织举办各类县级体育赛事20多场,成功举办“秦豫晋”三省太极拳剑赛、陕西省门球锦标赛、第三届大荔沙苑汽车越野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726413人,其中男性370359人,女性356054人。全年出生人口7910人,出生率为10.84‰;死亡人口3956人,死亡率为5.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2‰。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051元,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总量居全市第二,同比增长18.1%。其中工资性收入2111元,增长31.5%;家庭经营收入4149元,增长10.8%;财产性收入279元,增长146.9%;转移性收入512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0元,增长16.8%,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工资性收入14982元,增长18.7%;经营性收入1455元,长11.7%;转移性收入4255元,增长12.7%;财产性收入755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892元,增长16.9%。 全县已参加城镇社会保障人数133275人,增加7494人。其中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5245人,已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44325人,已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24293人。城镇社会保障覆盖率为50.5%。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继续提高,全县农村已参加社会保障人数为462739人。其中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412395人,已参加农村低保人数50344人。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7.9%,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全县共有社区居委会26个;有敬老院6个,拥有床位520张;养老院4个,拥有床位数350张;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611人,城镇低保人数7874人,发放补助3069万元;农村低保人数50344人,发放补助7170万元。 十二、住房、城市建设与环境 以三城联创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市政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荔北大道拓宽、东新街改造、黄河广场修建及南门外出水口衬砌等工程已全部完工。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5亿元,共建成廉租房和限价房1474套,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其中336套廉租房正在分配阶段,160套限价房已完成入住。 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720万元购置各种道路清扫、垃圾运输和绿化专用设备,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密闭运输,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投资140万元对主要街道和17个单位临街大楼进行了亮化,打造璀璨绚丽城市夜景。城区新增绿化面积40624㎡,单位、小区新增绿化面积16100㎡,精心实施了荔北大道7401㎡绿化带工程。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价值量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年报;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自计生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