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大荔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大荔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为突破口,求实创新,以干克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强势推进先工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00.58亿元,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6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9.35亿元,增长21.4%(其中:工业增加值24.35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29:24:47调整为27:29:44,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450元,增长13.6%。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8.39亿元,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34.91亿元,增长6.2%;牧业产值10.43亿元,增长5.9%;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为0.39亿元、1.11亿元和1.55亿元,分别增长9.0%、10.4%和8.7%。 粮食总产量与去年持平,蔬菜、瓜果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5.09万亩,下降5.2%。粮食总产量29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夏粮总产14.18万吨,增长8.3%;秋粮总产14.83万吨,减少8.2%。全年蔬菜总产28.63万吨,增长32.4%;瓜果产量23.10万吨,增长3.9%。 年末牛存栏6.07万头,猪存栏37.71万头,羊存栏22.88万只,家禽存栏136万只,累计为社会提供肉类产量3.78万吨,禽蛋产量1.65万吨,奶产量1.45万吨,肉、蛋、奶分别同比增长1.9%、2.7%和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速。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24.35亿元,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3亿元,增长2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4亿元,增长25.9%,增速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3.87亿元,增长15.1%;重工业完成产值12.26亿元,增长54.2%。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1.69亿元,增长22.1%,产销率为87.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总额0.5亿元。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比年初净增2户。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15.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6个,实现产值6.0亿元,同比下降14.0%。房屋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增长89.4%;房屋竣工面积43万平方米,增长1.48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12亿元,增长2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72亿元,增长32.0%;跨区域投资完成7.0亿元,增长40%;农村农户投资6.4亿元,增长3.2%。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44亿元,增长92.3%;第二产业投资12.81亿元,下降15.1%;第三产业投资32.47亿元,增长46.4%; 房地产开发降温明显。全年完成投资7.61亿元,增长13.1%,增幅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1.5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81亿元,同比均下降六成。 五、贸易业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升温。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亿元,增长17.2%。其中:城镇零售额25.19亿元,增长17.8%;乡村零售额15.08亿元,增长16.7%。限额以上零售额15.54亿元,增长38.3%,占全县零售市场38.6%,比重同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24.73亿元,增长3.1%。年末共有限额以上企业和大个体54户,较年初新增14户。 物价指数高开低走,增幅逐季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9%,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一、二、三季度CPI分别上升3.6%、3.4%和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6%,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物价上涨较快得到抑制。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年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115.3亿元,共计到位资金29.2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104.4%。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思路,实行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单位全员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大荔籍在外知名人士的联谊交流,深入全国重点经济地区开展招商,结合产业资源优势,策划包装推介项目。四月份在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签订合同项目24个,总投资60.2亿元,协议项目11个,总投资70.8亿元,接待客商30余人,成功举办“大荔县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便捷通畅。2012年全县公路建设任务较多。韦罗高速和108国道升级改建全线开工,投资1.2亿元建设乡村公路31.5公里,新建改建浮桥危桥3座;县、镇、村道路年末优良路率分别达到84.5%、62.2%和52.3%。全县客运量为541万人,旅客周转量24402万人公里;货运量为3871万吨,货物周转量865789万吨公里。全县共有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238辆,客运班线68条;货运车队146家,营运货车12671辆,总运力达到105256吨位。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13万元,增长6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8.8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2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6.57万户。移动及互联网用户发展迅速,全年共有移动电话用户38.15万户,较去年新增4.13万户;互联网用户已达到5.02万户,较去年新增1.23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持续增加。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0945万元,增长14.4%,人均财政总收入301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11万元,增长26.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615万元,增长25.8%;非税收收入完成1696万元,增长33.1%。全县地方财政支出213522万元,增长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312万元,增长16.0%;教育支出69617万元,增长36.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11万元,增长97.7%;农林水事务支出39813万元,增长33.9%。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9575万元,增长23.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6258万元,增长25.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2001万元,增长15.0%。 据全县各类保险公司统计,全年保费收入20351万元,比上年增加513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9771万元,人寿保费收入1058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982万元,同比减少90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5770万元,人寿险赔款及给付2212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整合。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8所,小学201所,分别合并减少5所和29所。全年共投资11055万元,对十多所学校进行新建、扩建,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34874人,初中在校学生18610人,高中在校学生15509人。今年高考600分以上87人,一本上线715人,二本上线1818人,二本上线率26.4%,较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蛋奶早餐更加营养丰富,惠及全县101所中小学45911名学生,为5839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490万元;1.2万名高职中贫困生享受补助1千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