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 2007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按所在地分组看,在县城实现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在县以下实现1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按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3.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零售业实现21.47万元,比上年增长16.8%,住宿餐饮业实现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他实现7109万元,比上年增长9.5%。 七、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达到65个,协议引资48.1亿元,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1.7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实际利用内资(市外国内)8480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全年进出口总额495万美元,其中出口437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万美元。 八、旅游业 2007年,已有挂牌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二星级旅游饭店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度假村1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40家,国内旅行社1家,国际旅行门市部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800人。全县共接待游客49.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4%,旅游收入81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4%。 九、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强化收支管理,基本实现了由吃饭型财政向建设型财政的转变。2007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总收入106050万元,比上年增长(同口径比较,下同)60.1%,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6793万元,比上年增长84.6%,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8302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实现工商税收27052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实现增值税8937万元,比上年增长30.2%,实现营业税6546万元,比上年增长33.3%;2007年,基金收入实现28491万元,比上年增长278.7%。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39373万元,比上年增长56.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09707万元,比上年增长37.0%。基金支出29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35.2%,生产性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保和社会救济支出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金融业发展平稳,存贷运行良好。2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9.0%,年末金额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在各项贷款中,工业贷款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农业贷款7.84亿元,比上年下降5.1%,商业贷款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按期限看,短期贷款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中长期贷款2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在各项贷款中,不良贷款2.70亿元,比上年下降25.9%。 保险体制不断完善,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县保险事业持续发展。2007年,全年保费收入8892万元,比去年增长9.6%,全年共有13.3万户参加财产保险,城乡居民19.4万人投保各类人寿保险,全年处理各类赔损案件5856件,支付赔偿金额1126万元,比上年下降17.0%。 十、城镇建设及市政管理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创建“山水园林卫生城市”的目标,加强对市政设施、绿化建设、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城镇房屋面积79.58万平方米,县城商品房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面积32万平方米,建成区扩大面积1.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07年在城区新安路灯332盏,新建修补城市道路3500余平方米,新增城市住宅区绿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新铺设人行道4300余平方米。 加强了城市管理,提升了城市形象。治理排水管道4000余米,更换安装城区水篦子156套,疏通管道1000余米,清运淤泥10000多立方,清运垃圾40000吨。2007年底,城市公厕22座,环卫专用车辆13台,征收垃圾处理费98万元,污水处理费200万元。 2007年,全县城市绿地率已达到23.4%,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25%,人均公共绿地已达到8.1平方米;城市道路硬化率已达到100%,完好率已达到95%以上;城市路灯已达到1896盏,轮廓灯11580盏,霓虹灯9654米,亮灯率已达到95%以上;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已达到8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7年,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巩固创建成果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县”战略,组织全县科技工作者,举办了科技三下乡、“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村入户”、“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反邪教图片展等活动,在创建市级科普示范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开展技术咨询与技术培训、青少年科技教育、金桥工程项目实施、“反邪教”教育和科普进社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全县营造起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科普氛围。 教育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水平全面提高。2007年,全县中考联招上线2402人,比上年增加60人,增长2.3%,上线率21.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考上线3042人,比上年增加554人,增长22.3%,上线率86.1%,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2007年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58所,普通中学教师3645人,当年招生18990人,在校生54809人,毕业生13518人,中等专(职)业学校11所,教师325人,当年招生1756人,在校生5032人,毕业生1105人;小学384所,小学教师4292人,当年招生9487人,在校生67190人,毕业生14185人,幼儿园43所,幼儿园教师343人,在园儿童11601人,幼儿园招生90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小学六年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巩固率98.9%,毕业率98.4%,高中阶段入学率84.5%;三残儿童入学率98.0%,脱盲巩固率100%。 十二、卫生 卫生医疗机构及药品市场明显规范和好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初步形成,卫生防疫,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快速。2007年末,全县卫生机构(不包含诊所,下同)40个,其中:医院36家,拥有病床2219张,卫生技术人员2004人,其中,执业医生1105人,注册护士98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初级卫生保健覆盖率100%,农村医疗参合率73.86%。 十三、文体广电 文化事业建设进展顺利。綦江农民版画产业示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巡查;成功举办了“2007年端午龙舟文化节”;举办了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迎春书画展等文化活动。县图书馆藏书25631册,全年共接待读者25600人次,图书流通23050册次,借阅杂志10900册;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实施,全年共放映电影11497场次,观众达545250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