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基础之年。在这一年里,县委、县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和创建“经济大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县人民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有效提高,城乡建设成效明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基本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加快了富民兴綦步伐,向建设“工业强县”和“工业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但是,全县经济总量不够壮大,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特大干旱造成农业减产,投资拉动乏力,工业经济效益趋于下滑是当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加快增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据初步统计,2006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GDP)8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8%。 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比上年下降9.0%,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国民经济中三大产业的结构由2005年的21.6:40.2:38.2分别调整为17.9:43.0:39.1,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2.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2006年,经济总量及增幅分别位居渝西经济走廊的第4位和第10位。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490元(1345美元),比上年增加846元(139美元),在渝西经济走廊位居第8位。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 由于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8.2%,其中,种植业产值11.5亿元,比上年下降12.7%,畜牧业产值10.0亿元,比上年下降3.1%。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的各业比重由上年的51.5:0.5:43.9:3.3:0.8调整为50.9:0.6:44.3:3.47:0.8。 林业生产发展较大,退耕还林扎实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000亩,封山育林面积80000万亩,完成“四旁”植树240万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8950亩,防治率达到95.0%,育苗8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5.9%。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品质得到有效提高。2006年生猪出栏76.3万头,比去年下降11.8%,肉类产量70105吨,比去年下降11.7%。 乡镇企业强劲增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完成增加值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1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利润39422万元,比上年增长34.7%。民营经济总收入达到126.3亿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7.9亿元。 三、工业 2006年,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目标,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注重加强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生产成本核算水平,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工业经济发展和效益同步大幅上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5亿元,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8.7%;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0%,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30.6%上升到35.7%。 规摸以上工业企业发展规摸不断扩大,速度加快。2006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3家,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4家,全年实现销售产值4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产品产销率99.6%,提高2.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13.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8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利税总额36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利润总额10811万元,比上年下降1.9%,全员劳动生产率43874元,比上年增长16.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0.5%,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加7.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2006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二产投资力度逐步加大,民间投资进一步上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跨地区投资2.4亿元,比上年下降23.6%,县内投资30.4亿元,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13.3%.在县内投资中,城镇工业投资16.9亿元,比去年增长16.5%,农村私人投资39392万元,比上年增长32.6%,房地产开发投资34098万元,比上年下降24.5%。 2006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5.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5%,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22.3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1%,当年销售商品房面积25.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3%,商品房预售面积18.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1%,商品房空置面积7.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4%。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健康发展,交通基础建设设施日益好转,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交通运输货运周转量16575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7%,客运周转量41530万人/公里,与上年持平;货运量2323万吨,比上年增长62.9%,客运量1033万人次,与上年持平。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03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173公里,一、二级公路119公里。 邮电通讯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通信能力和通讯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243万元,比上年增1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2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到17.49万户,比上年增长6.8%,移动电话用户28.84万户,比上年增长26.4%,电话普及率达43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2006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按所在地分组看,在县城实现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在县以下实现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按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餐饮业实现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他实现64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