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跨越发展。绣源河风景区建成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和世界最大的水幕电影,国庆节期间共接待游客25.6万人次。举办旅游推介暨项目招商洽谈会,32家旅行社与章丘达成合作协议,4个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30亿元占地300余亩的砂之船旅游商业综合体项目落户绣源河风景区。举办第二届中国·济南国际泉水冬泳节,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2个省市54支代表队参加,百脉泉景区被国际冬泳联合会授予全国首个“国际冬泳活动基地”称号;举办章丘大葱采摘节、白云湖荷花节、高官寨甜瓜采摘节、赵八洞香椿节、辛寨鲍芹采摘节等20多项农事主题活动。开通4条济南至章丘旅游专线。发行章丘旅游一卡通850多张。全市共有A级景区11家(其中4A级景区2家),旅游强乡镇5个,旅游特色村4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0家。全年共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6%和28.3%。 金融保险业平稳运行。民生银行、莱商银行、青岛银行3家银行落户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15家。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8.0亿元,比年初增加55.5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49.3亿元,比年初增加39.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3亿元,比年初增加40.6亿元。全年保险业务收入4.3亿元,比上年增长6.2%;保险业务支出2.3亿元,增长31.0%。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选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45个,完成投资87.4亿元,增长23.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1.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4.1亿元,分别增长12.5%、25.8%、35.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5.3:48.6:46.1。按管理渠道分:城镇投资192.2亿元,增长24.6%;农村投资48.1亿元,增长11.4%;房地产开发投资50.6亿元,增长34.7%。 招商选资提质增效。全市在建引进项目156个,实际到位资金171.5亿元。新签约项目46个,合同投资额297.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3个。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零售额109.6亿元,增长15.1%;农村零售额131.3亿元,增长14.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172家,实现零售总额37.5亿元,增长28.4%。 商贸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18处直营店,建设改造90家日用品农家店和1处配送中心。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商业步行街、美食街、商务楼建筑主体完工,李家埠农贸市场主体完工,相公庄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外向型经济平稳增长。实施大项目招商,新建项目3个(KPF轴承、可口可乐装瓶和米超力机床),外资已全部到位。签约项目3个(UPC风电、意大利维龙物流和太平洋百货),投资总额达53亿元。抓好两个基地和两个示范区建设(以圣泉化工、华氟化工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出口基地,以伊莱特重工为龙头的铸锻产业出口基地;以鲍家芹菜、章丘大葱为代表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重汽为龙头的出口汽车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年进出口总值485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出口40906万美元,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16108万美元,增长0.3%。合同利用外资4943.2万美元,下降36.4%。全市服务外包培训认定机构达到5家。 七、城乡建设、公用事业和园林 城市品位提升。按照“一河两城”发展布局,完成黄旗山、绣源河等片区控制性详规和市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主城区城市设计和中心商贸区等城市综合体规划,实现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绣源河片区5个村庄整体搬迁,34.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6亿元的文博中心项目正式开工,五个场馆的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实施了桃花山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双山大街景观河道南段改造提升、荷花广场改造提升、眼明泉公园南侧街头绿地等惠民工程。完成滨湖路续建、汇泉路西延工程。改造双泉路雨污管网、明塘街铁路立交桥下泄洪沟。新增改造路灯、景观灯3000余组。实现了城区2.4万盏路灯的统一启闭、电缆防盗报警及15处防汛重点部位的24小时实时监控。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城区42条主次道路、1077项整治任务和620项镇街环境整治任务,累计投入资金近1.2亿元。刁镇被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累计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项目10个,新建公寓楼107栋、3743户,总建筑面积50.63万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能力增强。实施绣源河滨河片区及沿线镇办供水、供暖管网工程,敷设供水管道4.5公里、供暖管道5.5公里。实施埠矿电厂循环水供热工程,敷设供热管网5000米、新建8座换热站、建设和改造完成二级供热管网16000米,完成了4处换热站的自动化改造。 园林绿化建设进展顺利。种(补)植各类行道树6000余株,新建小区栽植各类大乔木5000余株,建成林荫停车场30余处,完成了17处沿街单位和各住宅小区绿化种植点的立体绿化种植。共种植各类苗木415.44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1.6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园林绿地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1723.23万平方米、1568.56万平方米和432.1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42.03%、38.26%和16.4平方米。核定古树138株。2家单位获得省级花园式单位(小区)荣誉称号,2家单位通过济南市花园式单位验收。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公用经费和助学金标准,实现了特殊教育全免费,整合教育建设资金,实施校安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二中、清照小学改扩建及道通实验学校新建和30处镇街幼儿园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65亿元,同比增长24.9%。高考、中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一批本科上线736人,本科上线3678人,7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线;中考500分以上学生达2500人,占济南市的五分之一强。实施城乡学校联盟建设,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10所市属初中、小学与黄河、垛庄等偏远滩、山区的13所初中、小学建立市属学校分校。高中与初中学校实行特色试验办学。章丘四中等5所市属高中与绣惠中学等10所中学实行特色试验办学。学前教育阶段实施集团化管理。组建了章丘实幼教育集团,已加挂3处乡镇分园。高中扩招1500人,小学实现应招尽收。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完成了62处农村文化大院、40处农家书屋、6处农村社区文化中心和2处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百脉剧场成功演出45场,10家庄户剧团展演100场。举办民星才艺大赛,共演出36场,报名人数达3000余人;开展“文化下乡”各类惠民演出活动286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0905场,服务观众达112万人次;举办了第24届百脉灯会、第10届民间艺术展演、第3届民间手工艺制作展演;山东快书《肉夹馍》参加十艺节群星奖。创作文艺精品25篇。启动龙山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东平陵故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兴国寺的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