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章丘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章丘市统计局 2013年3月12日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章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抓实体经济发展,攻艰克难,开拓创新,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位列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33位。 一、综合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南市统计局反馈,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6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09.2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1:60.3:29.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3237元。全市地域财政总收入61.1亿元,增长10.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9亿元,增长17.2%。全年国地税收入50.0亿元,增长10.0%。其中:国税26.9亿元,增长5.7%;地税23.1亿元,增长15.5%。 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7599户,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内资企业1332户、私营企业4492户、个体工商户3108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87户。注册资本(金)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内资企业95.4亿元、私营企业71.5亿元、个体工商户12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8.2亿元。 城乡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521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深化政产学研联合,实施伊莱特重工与山东大学等合作项目30个,新建省和济南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完成新产品开发300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博科生物、中森机械被评为“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司邦得”药品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新增省着名商标11件。圣泉集团荣获济南市市长质量奖,华凌电缆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财税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保障民生的能力与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 二、农业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4%。粮食总产量71.7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夏粮产量33.1万吨,增长2.8%;秋粮产量38.5万吨,增长3.3%。蔬菜总产量185.0万吨,增长1.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2万吨、15.0万吨、8.0万吨,分别增长5.1%、2.3%、8.6%;猪、牛、家禽存栏量分别增长4.8%、4.6%、3.9%。水产品产量1.1万吨,增长1.1%。 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取得新进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实施特色品牌基地、都市农业园区、养殖场改扩建等工程36项,新增土地流转5.8万亩,35家基地园区纳入济南市重点基地园区,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获批市级龙头企业10家、名牌农产品7个。全市特色品牌基地园区715处,龙头企业53家。 林业生态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增造林7.1万亩,完成荒山绿化3.84万亩、退耕还果1.2万亩、水系生态绿化1.2万亩、沙化土地造林0.6万亩,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2‰以下,美国白蛾有虫株率为0,曹范薄壳核桃、文祖花椒、官庄香椿通过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朱家峪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成功创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绣源河、龙山湖2处省级湿地公园,垛庄七星台省级森林公园,圣井危山、官庄九顶山2处济南市级森林公园。 农业基础持续增强。累计投资6.9亿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等33个基础建设项目,全市节水灌溉达到7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58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1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5006台,增长5.4%;联合收获机总量达到2468台,增长8.7%。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8%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效益总体较好。2012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年末达到47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实现销售收入1162.4亿元,增长19%;利税110.2亿元,增长22%;利润64.4亿元,增长18.8%。 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较快。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21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1.4亿元,增长22%,其中重汽属地163.7亿元,圣泉集团57.2亿元,大化集团33.1亿元,供电公司、日月化工、华电章丘、海尔电机、娃哈哈、银鹭、可口可乐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实现利润56.9亿元,增长19.8%;实现利税97.7亿元,增长27.7%。 主导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7.8亿元,增长17.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78.9%。实现利润52.7亿元,增长11.4%;实现利税86.1亿元,增长16%。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37家,实现产值4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0.5%。 园区经济平稳发展。2012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晋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24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90亿元、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利税65亿元、利润3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1%、11.4%、4.8%、5.6%。 建筑业发展平稳。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3家,年末从业人员3.1万人,实现产值81.9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3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1.67万平方米。 四、重点服务业 交通运输环境进一步提升。章丘客运总站建设、国道309线济南收费站东迁工作顺利推进。完成县乡路改造14.97公里,村级公路网化工程290公里。东、西外环、世纪大道挖补维修路面1.7万平方米,章丘大道安装中央隔离设施8452米。全市营运货车21851辆,年内新增2616辆。营业性客车642辆,其中从事旅客运输的营运客车286辆,营运线路133条;出租车267辆;公交车89辆,公交线路9条270公里,公交站点487个,年运送乘客1200万人次(其中300万人次享受免费乘车政策)。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7家,共有教练员460余人,教练车410余辆,年培训能力达1.7万人次。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525万元,比上年增长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0.8万户,增长15.4%。 房地产业调控效果显现。2012年全市批准预售商品房7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2%,其中批准预售住宅面积72.74万平方米,下降22.36%。商品房销售量下降。全市累计销售3147套、面积40.21万平方米、金额199052万元,分别下降29.12%、19.56%、21.73%。商品房住宅供销比(期间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期间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