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 2013年3月11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面贯彻执行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奋斗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3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39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208.65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777.52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8:54.3:33.9调整为10.9:54.2:34.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其中,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2.0%、2.5%、3.7%、2.0%、-0.1%、0.4%、0.0%和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升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12%。 在岗职工37.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1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5%,低于3.5%的控制目标。完成各类就业培训8.32万人次。全年发放小额贷款7.83亿元,扶持创业7000多人,带动就业1.9万人。 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金为17.28万户、1219.01亿元,分别增长9.61%和18.56%;各类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为2.64万户、1093.75亿元,分别增长7.52%、16.82%;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16.59万户、67.1万人和828.37亿元,分别增长10.04%、9.01%和23.48%。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6.54亿元,增长5.3%(可比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68.03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12.31亿元,增长4.1%;牧业产值191.5亿元,增长6%;渔业产值12.97亿元,增长2.2%。 农作物播种面积1737.08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446.1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136.6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7.94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797.95万吨,增长8.6%,棉花产量13.5万吨,下降5.8%,蔬菜产量491.31万吨,增长9.1%。 肉类产量68.87万吨,增长4.9%;生猪年末存栏387.29万头,增长4.7%;牛年末存栏163.42万头,增长5.3%;羊年末存栏194.87万只,增长5%;家禽年末存栏6633.89万只,增长9.8%。 造林面积1.3万公顷;植树4270万株。年末实有林木折实面积3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1.5%。 水产品养殖面积1.13万公顷,同比增长2.7%;水产品产量9万吨,增长1.5%。 农业机械总动力1390.13万千瓦,增长2.0%。其中,排灌动力机械304.29万千瓦,拖拉机25.6万台,联合收割机25905台。农村用电量7.87亿千瓦时,塑料薄膜使用量2.5万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18.7万吨。村村实现通电、通电话,通汽车和自来水村庄分别占到全部村庄的98.9%和86.7%。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28家,实现增加值1285.36亿元,增长19.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6.2%。非公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8.1亿元,增长21.1%。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47.62亿元,增长24.5%;实现利税726.79亿元,增长22.4%;实现利润404.71亿元,增长24.8%。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3家,实现利税过亿元的企业82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536.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88%。 资质内建筑企业181家,完成总产值196.1亿元,增长24.9%。完成建筑工程产值158.4亿元,增长23.4%;完成安装工程产值31.1亿元,增长37.5%;全年签订合同额253.0亿元,增长16.2%,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72.7亿元,增长11.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在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面积为1065.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9%,占房屋建筑施工总面积7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1.62亿元,增长23.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1.07亿元,下降16.6%;第二产业投资725.45亿元,增长29.6%,其中工业投资703.92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投资655.10亿元,增长30.4%。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2.2:55.2:42.6调整为1.5:51.8:46.7。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幅7.0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119.1亿元,增长35.4%。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420.2亿元,增长19.7%。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00.7亿元,同比增长41.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01个,增长47.4%,完成投资654亿元,增长65.8%。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1.31亿元,增长20.1%,其中住宅投资112.88亿元,增长17.7%。房屋施工面积1514.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244.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商品房销售面积4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商品房销售额152.86亿元,同比增长3.8%。 五、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2.3亿元,增长15.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0.82亿元,增长1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1.47亿元,增长15.1%。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59.7亿元,增长14.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2.6亿元,增长24.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达到730家,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商贸流通市场113处,全市亿元市场贸易成交额1313.2亿元,增长8.7%。 物流总额8084.3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增加值156.3亿元,物流增加值占三产比重为21.2%。 六、对外经济 实现进出口总额27.2亿美元,增长1.3%。其中,出口18.7亿美元,增长6.9%;进口8.5亿美元,下降9.1%。全市外派劳务人员417人,增长10.6%。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增长10.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实有公路通车里程4054.4公里(不包括村级道路),公路密度为206.4公里/百平方公里。134个乡镇305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市公路客运量11660万人,增长7.4%,客运周转量654210万人/公里,增长9.1%;货运量17378万吨,货运周转量358187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0.6%和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