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宿松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宿松县统计局 2013年3月11日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富民强县”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城乡统筹、三化联动、基础先行、滨江突破、东进西联、外向带动六大战略,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2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7.18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31.99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0∶44.6∶25.4变化为28.8:45.7:25.5,二、三产业比重为71.2%,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GDP14880元(折合2357美元),比上年增加1559元。 年末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7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66人,比上年增加421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7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40人,下降1.1%。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169公顷,比上年减少120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7791公顷,比上年扩大429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5213公顷,比上年扩大32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746公顷,比上年扩大41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6.05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增长4.6%,油料产量5.83万吨,下降3.8%;棉花产量3.4万吨,增长5.5%。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0.65万头,比上年增长0.7%;全年生猪出栏34.32万头,比上年增长3.9%。主要肉类产量3.47万吨,增长3.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0万吨,增长3.2%。禽蛋产量1.59万吨,增长9.5%。水产品产量7.75万吨,增长3%。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4.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农用拖拉机13336台,增长3%;农用运输车1229辆,增长137.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45万吨,增长89.4%。农村用电量2.72亿千瓦时,增长14.8%。有效灌溉面积44.51千公顷,比上年略有增加。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4户,全年新增2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0.6%和13.1%,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8.1%,仅低于全县水平0.1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8.3%,对全县工业的平稳增长举足轻重。 全县25个工业行业中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24.7%、24.2%和11.9%。五大支柱产业中,机械电子发展较快,增长27.3%,纺织服装次之,增长24.5%,新兴建材增长22.6%,农产品增长18.2%,低于全县水平;矿产化工则出现负增长,下降0.3%。从比重来看,纺织服装居首,占37%,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农产品其次,占18.1%,提高0.6个百分点,机械电子占比9.1%,提高1个百分点,矿产化工和新兴建材占比下降,分别下降3.9个、0.1个百分点。 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2亿元,增长13.7%;利税9.5亿元,增长26.7%,其中利润5.49亿元,增长23.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6万平方米,增加7.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9.9万平方米,增加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城镇投资68.8亿元,农村投资0.1亿元。 从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1.15亿元,二产完成投资39.65亿元,三产完成投资39.25亿元。三次产业投资比为1.9:49.3:48.8。与上年相比,二产投资比重提升3.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1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9%。商品房销售面积45.5万平方米,增长7.5%;商品房销售额14.7亿元,增长24.6%。全年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80套。 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11个,当年完成投资11.14亿元。开工建设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宿松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互益纺织工业基地,中振服饰织造,畜禽水产循环养殖及深加工,安徽晨曦陶瓷工业园,风力发电一期,年产4亿平方尺皮革等项目;建成互益纺织工业基地,中振服饰织造,畜禽水产循环养殖及深加工等项目。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32亿元,历史性跨越十亿大关,按同比口径增长3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18亿元,增长14.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4.15亿元,增长15.7%,餐饮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年末限额以上企业(单位)达54家,其中批发零售企业23家,住宿餐饮企业10家;全年新增限上15家。限上零售额占市场份额为26.6%,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103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5.4%;出口10328万美元,增长289.7%;进口61万美元,下降83%。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7.33万美元,下降59.7%。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8.7万人次,增长23.8%。实现旅游总收入10.38亿元,增长18.2%。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754万元,比上年增长8.2%。 全年旅客运输量1331万人次,货物运输量1313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1.8%和13.2%;旅客运输周转量101156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8928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1.8%和13.2%。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9332辆,其中私人汽车8622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9亿元(含移动、联通)、邮政业务总量0.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5%和1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86万户,比上年减少125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3万户,减少5.4%,农村电话用户6.13万户,减少5.7%。手机用户22.7万户,比上年增加2.44万户,增长12.1%;宽带上网用户30082户,比上年增加1983户,增长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6.28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46亿元,增长20.8%。从税种看,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三大主体税种分别实现1.27亿、1.1亿、0.63亿,分别增长15.7%、28%、50.2%;从财税结构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达71.6%,比上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