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万州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 2013年2月22日 201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和“331”目标要求,着力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662.86亿元,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6.3和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1.6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3.76亿元,增长1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42016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达到6656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6.8:56.4:36.8调整为7.2:53.0:39.8,第三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高位回落。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5.9%。一是粮油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增长0.2%,粮食产量52.1万吨,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14.15万亩,增长4.9%,油料产量1.66万吨,增长6.5%。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出栏生猪88.25万头,增长2.0%。肉类总产量7.61万吨,增长1.3%。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全年新增转移劳动力0.87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7万人,劳务总收入51.88亿元。四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9个部级优质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面建成。新建柑橘、名优水果、蔬菜基地7.8万亩。新培育农业企业11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个、专业大户5100户。“万县红桔”被评为百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万州大闸蟹跻身全国优质蟹,万州杨梅成为全国十大精品杨梅之一。新培育重庆名牌农产品7个。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镇饮水水源达标率92.7%,新解决1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6座农村水电站改造。全区镇乡公路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80%。二是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新增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新增人口1.8万人。完成第二批市级新农村“千百工程”示范村建设。建成巴渝新居3000余户,建成面积58万平方米。完成34个镇乡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李河、高粱、高升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开工建设响水、恒合污水处理厂,新配置7个镇乡垃圾收运设备。三是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全区完成农村耕地流转面积56.3万亩,增长12.0%;承包耕地实行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4.1万亩,增长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9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经开区46户企业完成总产值34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重点企业总产值290.08亿元,增长22.6%;大中型企业总产值388.48亿元,增长26.8%。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92.58亿元,同比增长16.5%。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到64户,其中,50亿元级的1户,10亿元级的10户。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原盐产量158.61万吨,比上年增长0.6%;白酒28327千升,增长32.7%;纯碱96.4万吨,增长20.5%;水泥220.99万吨,增长21.2%;灯具及照明装置35631万套,增长64.7%;棉纱67614吨,增长11.2%。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9.3%,比上年提高20.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21.53亿元,增长8.1%;全员劳动生产率29.1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8%。 五大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4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特色化工产业总产值145.22亿元,增长15.0%;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54.24亿元,增长36.7%;食品药品产业总产值59.53亿元,增长19.2%;机械电子产业总产值143.8亿元,增长19.7%;能源材料产业总产值17.69亿元,增长20.5%。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有建筑企业178家,其中,一级企业11家,二级企业57家。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1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1亿元,增长2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71亿元,增长97.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第二产业投资167.3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8%,其中工业部门投资166.5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0.6%;第三产业投资231.37亿元,增长49.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6.4%,其中,交通邮电投资25.1亿元,增长69.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1%。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2.44亿元,比上年增长65.6%;房屋施工面积654.5万平方米,增长0.5%;竣工面积129.4万平方米,增长27.1%;销售面积199.0万平方米,增长3.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89.9亿元,增长25.2%。商品房待售面积32.8万平方米,增长5.5%。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开放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双河口水果批发市场一期工程、三峡现代医药物流交易配送中心竣工,万达商业广场及五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新建社区商业示范中心2个,培育市级示范超市11家。家电惠民、汽车惠农、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家电12.5万台、汽车(摩托车)1.3万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8.3亿元,增长18.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89亿元,增长17.8%。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67.57亿元,增长27.5%;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1.28亿元,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34亿元,增长15.3%。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501.26亿元,增长25.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41.43亿元,增长22.7%。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071万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出口25035万美元,下降5.1%;进口11036万美元,下降3.7%。成功举办三峡库区首届国际汽车展、三峡美食文化节。成功承办第三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万州签约项目10个,协议投资188.3亿元,游艇现场销售和订购合同金额7900万元。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2.51亿元,同比增长20.5%,到位对口支援无偿援助资金13083万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6789万美元,增长15.3%。台湾康师傅矿物质水、泰国正大饲料、上海电器等一批项目签约。成为全市6个出口品牌示范区之一,榨菜、生猪标准化出口基地加快建设。利比里亚“万州产业园区”项目启动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