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泽州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1163”发展战略,认真落实“1153”年度工作重点,以争先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突出项目建设,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劲势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17.7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2.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第二产业增加值154.8亿元,增长12.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1.8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51.5亿元,增长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7%。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4.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8.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7.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812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7099美元。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2亿元,增长23.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0.5%,教育支出增长17.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4.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0.0%。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0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 二、农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69751.4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6509.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61.5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0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5947.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31423.5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69949.3吨,比上年增产31000吨,同比增长13.0%。其中,夏粮144431.6吨,增产26.2%;秋粮125517.7吨,增产0.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09公顷,同比下降28.9%;经济林面积327公顷,增长6.5%。 全年肉类总产量40781吨,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猪肉产量36816吨,增长13.1%;年末生猪存栏271570头,增长0.5%;生猪出栏492005头,增长5.8%。牛奶产量1666吨,增长80.9%;禽蛋产量20503吨,增长13.0%;蚕茧产量86吨,增长53.5%;水产品产量600吨,增长0.8%。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3.2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5180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4260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38400公顷。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6.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按属地统计口径计算)。其中:县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65亿元,增长15.1%。 全年全县原煤产量740万吨;化肥产量(折纯)96万吨,增长27.8%;生铁产量315万吨,增长19.8%;粗钢产量274万吨,增长24.0%;钢材产量269万吨,增长31.2%;水泥产量13万吨,增长18.2%;铸件产量150万吨,增长13.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利税37.8亿元,同比增长3.6%。 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9976万元,增长4.8%,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家,完成总产值408280万元,同比增长3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5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1亿元,增长30.1%。 从产业划分看,第一产业投资7.2亿元,增长239.1%;第二产业投资81.6亿元,增长31.3%;第三产业投资38.2亿元,增长14.6%。 从城乡划分看,城镇投资完成124.4亿元,增长32.7%;乡村投资完成2.7亿元,同比下降31.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279万元,比上年增长69.7%;商品房销售额完成88785万元,同比下降15.0%。 五、商业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增长16.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0亿元,增长1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亿元,增长5.0%。 全年全县海关进出口总额41323万美元,增长了47.1%。其中:出口2665万美元,增长17.6%;进口38658万美元,增长49.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线路里程225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公里。公路密度111.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740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 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828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7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9151万元,农村固定电话用户75333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87639户。全县互联网用户数达65595户。 年末全县共有旅游景区(点)9处,其中,有1个4A级景区,1个2A级景区。共有星级饭店6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共有农家乐56个。全年共接待游客350.2万人次,其中,直接接待游客127.3万人次,间接接待游客221.2万人次,海外旅游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5亿元,其中,直接接待游客收入10.2亿元,间接接待游客收入18.9亿元,海外旅游创汇741.2万美元。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9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62.5亿元,比年初增加11.1亿元,增长21.6%。 全年全县保费收入14314.9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519.3万元,增长45.9%;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320.1万元,增长44.1%;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326.4万元,增长29.3%;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49.1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0所,比上年减少10所。在各类学校中,有高中学校2所,完中学校3所,高职中学2所,初级中学3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217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57282人,比上年末减少4632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4864人,比上年减少3341人;毕业生数18155人,比上年增加3658人;年末全县教职工人数518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均达100%。 全县科技研发经费支出2612万元。全年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项,申报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96项,其中:3项国家级项目,53项市级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部门资金约663万元。全年共申请各类专利10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新创作首演剧目5个,本年上演剧目23个,演出场次3000场,收入150万元,其中:剧团1个,本年上演剧目13个,演出场次420场,收入105万元;曲艺队1个,本年上演剧目22个,演出场次2000场,收入5万元。全县共有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7个,村级农家书屋632个,共藏书94余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年末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8万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46.8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4%;有线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8.0万人,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0%,其中接受数字信号用户1200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