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临武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6 郴州市临武县统计局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县”建设为总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牢牢把握“埋头苦干、创先争优”的总要求,紧紧抓住“五个年五大会战”的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奋勇实干,实现了“稳增长、促和谐”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2012年,全县GDP为8191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986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去年增长2666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43万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24871万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93万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653万元,增长14.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68.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2%、57.1%和38.7%,分别拉动GDP增长0.5、7.3和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3.4:51.8:34.8变为12.3:51.9:35.8。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4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125人。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79亿元、林业产值0.72亿元、牧业产值5.53亿元、渔业产值0.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分别增长4.9%、6.0%、5.5%、12.3%和4.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12千公顷,同比增长1.24%,粮食总产量12.51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水稻产量8.89万吨,增长0.69%。蔬菜种植面积6.98千公顷,增长2.4%,蔬菜产量20.08万吨,增长1.68%。优质稻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占水稻面积比重100%。年末果园面积4.97千公顷,水果产量4.98万吨。全年出栏生猪26.81万头,增长6.4%;出栏牛0.50万头,增长4.8%;出栏羊6.41万只,增长1.7%;出笼家禽438.01万羽,增长3.8%;肉类总产量27590.7吨,增长4.8%,其中猪肉产量19340吨,增长5.3%。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拥有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68926万元,增长27.8%;带动基地总产值46180万元,增长21.8%。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4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2686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6210处,投入劳动工日681.1万个,移动土石方810万方,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2.47亿元。全县共新增灌溉面积0.6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2万亩,增加蓄引提水量120万方。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75万千瓦。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干线公路建设20.1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32.3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5万人。农村危房改造1307户,建设农家书屋60家,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7个,乡镇邮政所建设16个,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5个。新建农村沼气池702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9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809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折算系数后增幅为16.4%)。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551万元,同比增长21.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12545万元,同比增长23.7%;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0618万元,增长29.0%;大中型企业增加值83413万元,增长20.2%;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93399万元,增长19.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0.9%;电子信息设备等高技术行业类增加值完成3639万元,增长123.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高耗能工业增加值20563万元,下降10.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0%。全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户。在规模企业中,采矿业完成增加值186753万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煤炭采掘业完成增加值63125万元,增长19.8%,有色金属采掘业完成增加值120440万元,增长32.0%;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9122万元,增长4.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3273万元,下降2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2222万元,同比增长35.2%。原煤184.6万吨,增长20.1%;锡精矿折含量18759吨,增长21.6%;钨精矿折含量2074吨,下降2.6%;铅精矿折含量18249吨,增长16.5%;锌精矿折含量17582吨,增长12.4%;锡锭3103吨,下降6.6%;发电量7045万千瓦小时,增长28.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2373万元,增长30.4%。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对GDP的贡献率为54.3%,拉动GDP增长6.9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998万元,增长1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16万平方米,增长6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76万平方米,增长8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强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73434万元,增长3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694万元,增长171.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镇175733万元,增长17.5%;乡村26595万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业32841万元,增长13.3%;零售业152079万元,增长16.1%;住宿业6732万元,增长15.4%;餐饮业10676万元,增长17.7%。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旅游

外经外贸取得新进展。2012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外贸出口481万美元,同比增长23.7%。全年引进内资17.58亿元,同比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3328万美元,增长21.5%。外派劳务157人。

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12年,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4618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3%。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09万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总量16976万元,增长13.8%。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4426万元,同口径增长20.28%。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0925万元,同口径增长16.09%;上划省级收入5608万元,增长27.0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893万元,同口径增长22.37%。完成税收收入总量59373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56445万元。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33%,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6.73%。全县完成支出143519万元,同比增长7.0%,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6503万元,同比增长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