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08 晋城市统计局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653.8亿元,增长1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6%;第三产业增加值316.3亿元,增长9.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3%。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8.8亿元,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8.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11.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1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06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7003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13.5亿元,增长17.4%。其中增值税完成88.2亿元,增长2.7%;企业所得税62.9亿元,增长44.8%;个人所得税7.9亿元,下降7.9%;营业税17.0亿元,增长26.2%;资源税2.8亿元,增长1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9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61.5亿元,增长18.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9.7亿元,增长14.5%。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7.3%,教育支出增长26.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0.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6.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4%,节能环保支出下降21.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1.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7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0.0万公顷,减少0.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3万公顷,减少0.0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03万公顷,减少0.01万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8.6万公顷,减少0.05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6.2万公顷,减少0.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97.4万吨,比上年增加5.4万吨,增产5.9%。其中,夏粮27.1万吨,增产18.5%;秋粮70.3万吨,增产1.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万公顷,下降23.8%。其中,经济林面积0.19万公顷,下降64.5%。全年木材产量7572立方米,下降6.0%。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3.2万吨,增长15.8%。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13.1万吨,增长16.0%。其中,猪肉产量11.9万吨,增长17.5%;牛肉产量458.1吨,下降10.5%;羊肉产量1218.1万吨,增长2.5%。年末生猪存栏92.2万头,增长2.4%;生猪出栏156.4万头,增长8.3%。牛奶产量3414.0吨,下降2.1%;禽蛋产量6.9万吨,增长6.6%;水产品产量1639吨,增长19.2%。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40.2万千瓦,增长2.6%。机械耕地面积15.6万公顷,增长0.6%;机械播种面积12.7万公顷,增长4.1%;机械收获面积10.7万公顷,增长8.1%。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5.2亿元,增长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

全年全社会原煤产量8526万吨,下降6.7%;规模以上工业发电218亿千瓦时,增长14.0%;水泥233万吨,增长66.9%;农用化肥(折纯)236万吨,增长17.0%;焦炭91万吨,下降1.3%;钢材产量269万吨,增长31.3%;生铁334万吨,增长1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7.9亿元,增长8.0%。其中,煤炭、炼焦、冶铸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0.2亿元、13.3亿元、148.9亿元和78.8亿元,分别增长0.2%、-11.9%、16.4%和21.5%;煤层气开采、化工、建材、装备制造、医药和食品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亿元、123.2亿元、10.8亿元、120.6亿元、1.9亿元和1.2亿元,分别增长38.2%、22.6%、29.1%、27.2%、19.5%和4.7%。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276.9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181.8亿元,增长2.3%。

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4家,完成总产值52.6亿元,增长1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3.7万平方米,增长33.8%;签订合同额为93.1亿元,增长3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5.0亿元,增长2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47.3亿元,增长18.5%;民间投资307.7亿元,增长45.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企业投资629.0亿元,增长29.8%;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25.6亿元,增长34.5%。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8.5亿元,增长92.9%;第二产业投资363.3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投资263.2亿元,增长31.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359.3亿元,增长24.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62.6亿元,增长24.7%;非煤产业投资196.7亿元,增长24.1%。传统产业(煤炭、炼焦、冶金、电力)投资合计198.2亿元,增长13.8%;新兴接替产业投资合计161.1亿元,增长40.4%。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6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1242.4亿元,完成投资187.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5.2亿元,增长20.5%。其中,住宅投资34.9亿元,增长16.1%;办公楼投资0.4亿元,下降5.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2亿元,下降6.3%。

五、能源

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6384.4万吨,下降4.4%;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59.8万吨,增长10.9%。

全年全市向省外运输煤炭5849万吨,增长2.4%,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69.4%。在外运煤炭中,铁路运输4576万吨,增长2.7%;公路运输1273万吨,下降1.4%。向省外输送电力183.0亿千瓦小时,增长8.6%,外输电量占发电量83.8%;向省外运输焦炭41.1万吨,下降10.6%,外运焦炭占焦炭产量45.5%。

固定资产投资中,能源工业投资完成240.9亿元,增长12.3%。其中煤炭工业投资162.6亿元,增长24.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47.0亿元,增长16.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0.4亿元,增长18.8%;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5.7亿元,下降29.1%。

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63.0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2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7%;第二产业用电146.3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9.7%,其中工业用电145.4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8.7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9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