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05 三明市统计局

全市邮政业业务总量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邮政业务收入2.66亿元,增长11.0%。电信业务总量27.99亿元,增长16.4%;电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06亿元,增长5.4%。年末全市电话用户总数288.5万户,本年减少21.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3.5万户,减少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5万户,减少21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为35.53万户,新增6.58万户。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72.6万门,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10万户,增长14.8%。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89万个,增长17.1%。移动电话基站数6222个,新增12.3%。光缆线路长度达到4.47万公里,新增25.9%。全年共发送短消息3.2亿条,增长23.2%。

全年入境旅游、商务、探亲等人数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41亿美元,增长20.4%。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57.41万人次,增长16.1%;国内旅游收入78.50亿元,增长16.9%。旅游总人数1262.27万人次,增长16.1%,旅游总收入81.09亿元,增长16.9%。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7.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91.33亿元,增长19.0%。

全年股票、基金、权证交易量941.83亿元。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2.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0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17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7.11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0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3.3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93亿元;财产险赔款3.7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7580人,在校生22737人,毕业生4765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1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2.1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101人,在校生8450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74万人,在校生5.18万人,毕业生1.64万人。全市初中招生2.68万人,在校生8.03万人,毕业生3.1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84万人,在校生15.94万人,毕业生2.6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49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18万人。

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55.89%。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12%。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幼儿入园率96.03%。全市高考文史、理工类报名人数2.08万人。全市7729人、13095人次参加自学考试,10005人次获得单科合格证书,211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82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1%[3]。全市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分别为29个和51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共有39家。新增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共有2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9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3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增6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14家;新增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19家。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201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取得国家技术市场成果认定登记资质;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36项,成交金额7375万元。全市专利申请929件、专利授权603项,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29.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2件,发明专利授权54件,分别增长2%和54.3%。

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累计达10个;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累计达18个。

全市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1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3个、国家一般气象站7个;天气雷达观测站1个。共有地震监测综合台1个,测震台7个,强震台3个,烈度速报台9个,GPS基准站4个,流动重力观测点25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3个,地磁台1个,流动地磁观测点12个,电磁波观测站1个,地下流体观测台站2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8个、公共图书馆12个,图书馆藏书总量213.38万册。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参展作品获得了一金五铜一优秀奖。万寿岩遗址等132个文物点入选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出版发行各类报纸4种,期刊杂志2种。成功举办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215个客属社团3109名海内外客属乡亲代表齐聚三明,共叙乡情、共襄盛举。

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综合性新闻网站1个,县级广播电视台10座。市级广播、电视节目各2套,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各10套,数字影院12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1.65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42.0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0.97万户。36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广播电视政府奖。全年完成518个20户以上自然村小片网提升改造和4677个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农村放映20832场公益电影。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1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12%。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00个,其中医院38个,卫生院1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拥有病床总数11878张,卫生技术人员13435人。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81.28人/10万人,比上年上升3.1%。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新建了48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和11条登山健身步道,实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成功举办了中日女排公开赛、“海峡两岸”青年女子篮球邀请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承办了举重、篮球、羽毛球等项目省青少年锦标赛。有2名运动员参加伦敦奥运会;1名运动员参加2012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并打破世界青年总成绩纪录;8人次参加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获得13项冠军。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8万人,出生率12.3‰;死亡人口1.7万人,死亡率6.9‰;自然增长率5.4‰。城镇化水平为52.1%。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75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9元,增长1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分别比上年下降0.8和0.6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0.1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6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10.50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18.19万人,比上年增加11.31万人,其中参保缴费城乡居民89.92万人,领取养老金28.2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50.1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0.23万人,参保的城镇居民9.96万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万人,参合率达99.8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79万人,增加0.97万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46万人,比上年减少0.11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05万人,减少0.17万人;“五保”供养对象0.6万人,减少0.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