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下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南精北快”发展战略,克难攻坚,拼搏奋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通过深入实施“两轮驱动”产业发展方针,全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5.5亿元,同比增长13.19%。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69亿元,同比下降5.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4.81亿元,同比增长16.5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0:15.44:84.56调整为0:12.5:87.5。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8.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7.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9.13%,两项收入总量均列全省各县(市、区)第4位。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保障倾斜,地方财政支出17.07亿元,同比增长7.2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0.86亿元,销售产值110.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75%和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4.76亿元,同比下降12.88%;销售产值104.48亿元,同比下降10.73%;产销率达99.74%;出口交货值15.53亿元,同比下降19.71%;新产品产值41.89亿元,同比增长0.53%;利润总额10.48亿元,同比增长5.54%。 按行业分类来看,占比最大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9年这两个行业总产值同比分别下降13.16%和19.64%。 从占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行业的主要产品看,全年生产起重机3322吨,同比增长42.51%;生产工业锅炉5984.05蒸发量吨,同比增长30.68%。 建筑业。2009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达114.19亿元,竣工产值46.67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8.2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99.56万平方米。 三、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商贸销售额2830.89亿元,同比增长8.45%,其中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2314.19亿元,同比下降5.69%。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年初曾一度低迷,但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上经济的回暖,我区零售市场强劲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73亿元,同比增长15.61%。 专业市场继续平稳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0个,其中,农副产品市场24个,工业品市场14个,生产资料市场9个,生活要素市场1个,服务市场2个;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86.8亿元,同比增长1.71%(区属口径)。辖区内拥有亿元市场10个,成交额达567.9亿元,同比下降4.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我区对项目投资工作一直长抓不懈,坚持以省、市重点项目为龙头,把“十二大项目”建设作为支点, 强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保障。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34亿元,同比增长14.81%;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9.24亿元,同比增长14.8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6.94亿元,同比增长35.74%。 五、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全区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5.22亿美元,同比下降36.84%;其中自营出口8.64亿美元,同比下降26.18%。 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外资企业37家,合同利用外资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02%;实际到位外资2.02亿美元,同比增长0.21%。引进内资企业1779家,到位资金130.4亿元,同比增长15.88%。其中引进服务业企业1760家,到位资金130.03亿元,同比增长16.03%。引进项目的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大项目139家,到位资金104.85亿元,占总引进企业到位资金的80.40%;引进合同资金2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资金4.2亿美元,占总合同资金的98.70%。 六、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区现有各类教育机构70个,其中中学13所,小学18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7所,进修学校1所。创新优特集团化和“名园+街园”模式,集团化办学率达93.8%,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小学在校学生1948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1940人。 科技。成立高新园区管委会,下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十大特色高新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培育20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8家省、市级研发中心,16个项目获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全区专利申请量1958件,同比增长46.12%。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1.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37%。 七、文体和卫生 文体。实施文化市场“六个纳入”监管机制,普及“文化超市”运作模式,区文体中心对外开放,新建、更新36个社区体育健身苑(点)和6个社区示范图书阅览室。全面完成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成功创建省、市体育先进社区38个,率先实现体育先进街道全覆盖。 卫生。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行300种基本医疗用药个人零自负政策,惠及群众19.5万人次。全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数170个,拥有床位数607个,卫生技术人员1455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人口。200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9844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8388人。2009年全区人口出生率8.52‰,死亡率4.43‰,自然增长率4.09‰。 人民生活。据杭州市统计局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864元,同比增长11.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1%。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594元,同比增长11.2%。 社会保障。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净增140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净增23301人。加大《劳动合同法》实施监察力度,建立了16个企业(楼宇)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为农民工追薪1375万元。 社会福利。积极开展第九次“春风行动”,共募集慈善资金604万元。扩面实施困难家庭亮居工程,共完成181户困难家庭的基础装修,为591户困难家庭提供家具、家电1534件。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五金”助老服务,新建老年食堂4家,改扩建老人公寓2家,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得到加强。探索实践流浪乞讨人员“六位一体”长效救助管理模式。建成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劳动就业。积极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社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全区新增就业人数32787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346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549人。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163个,大学生(留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站全面启用。 |